回想起早年夏季的家,
总会有合欢的缥缈细影。
那时,只稍稍探身窗外,
便有一枝接来,
清疏的花香点洒窗台。
年幼的孩童不辨树种,
围在合欢树下,
一声声榕树、榕树地喊,
合欢听闻,笑而不言,
只把细丝浮蕊微微地摇,
孩子们扭头落笔成画,
笔尖行至细绒之间,
也变得轻缓。
长大后知道它的名字。
合欢合欢,相合甚欢。
念之,口顺心畅,
是觉其聚喜,颇蕴人气。
六月的天,
也许一抬眼,
便见漫漫水红,
轻纱薄幕拦人视线,
纤纤柔丝连缀成扇。
嫩叶细小,密罗枝上。
微风拂树,小扇轻启。
树下一时氤氲,
其色红粉。
是有:
“开帘弄幽色,
时有香风度。”
01
赠人合欢,消人怨忿
嵇康有言:
“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便是合欢的高妙处。
合欢是消弭怨情的良药,
佩以合欢,
便会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以至欢聚一堂,合席畅饮。
观其密叶碎缕,
散而不乱,合流于茎,
齐一飘摇又互不缠扰,
便如晋代崔豹描述的一般:
“树似梧桐,枝叶繁,
互相交结。
每一风来,辄自相离,
了不相牵缀。
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密而有致正是合欢的天性,
怨由缕抒化入风,
情自萼注植脉间。
望着随风飘卷的细绒,
心都顺着圆锥状的花序舒展,
一点怨声就此吹出,
心里再藏不下一片乌云。
此所以李渔称它为性情之物,
“凡见此花者,
无不解愠成欢,
破涕为笑。”
皆因合欢似通人情。
你望向它,
花蕊便轻轻地晃,
细叶也有几分颤抖,
人心里纵使有再多不快,
也仿佛都被悉数摇落,
在缭绕在花尾的风里,
似还闻得到宽恕的气息。
02
合欢树下成双璧
纳兰性德有诗云:
“不见合欢花,
空倚相思树。”
民间向合欢寄寓
夫妻之间重修旧好的意义,
或是情投意合,相濡以沫,
便觉那合欢,
浸润相思的柔情。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花荣。
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
对此能销忿,旋移迎小楹。”
朝展暮合的合欢,
又称夜合。
其舒而复卷,
令诗人思念亡妻,
觉出聚首难于分离。
而合欢仍是日复一日地开合,
不知疲倦,
情意不减,
以别后重逢的寓言,
永恒地祝福着世人。
听闻人言,
合欢有消火的药效,
以树皮、花瓣入药,
可镇痛安神、平忿解郁。
若逢夫妻争吵,
便共饮一杯合欢花茶,
由此裂痕弥合,消怨归好。
不禁感叹,
合欢竟有此奇效,
可转念想那合欢容貌,
花枝摇曳,
点点微红成丝成缕,
含情脉脉,情思缱绻,
又怎会不是有情物?
03
拾敛合欢,阖家团圆
合欢也代表着“合家欢乐”,
蕴含人们祈望团圆的心愿。
合欢招展的胜景,
如温庭筠在诗中言:
“雨晴夜合玲珑日,
万枝香袅红丝拂。”
多蕊、多叶,
是阖家团圆、
欢聚一堂的象征,
常见合欢,便怡情悦志,
念及远方的亲人,
也知其如合欢,
遍处分流,终有一聚,
四地相隔,心系一起。
想到史铁生写《合欢树》,
一回忆起母亲,
便被梦中细细的绒丝绊住:
“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
我老记着,
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
不哭不闹,
瞪着眼睛看树影儿。
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
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合欢本是团圆树,
然合欢常在,人事已非,
汨汨水流一般的感伤,
在经过那棵合欢树时,
诱其发香,长散不去。
那相聚的渴望,
心里反复默念的“母亲”,
依旧借着粉红绒丝,
轻声呼唤。
04
朦朦合欢,如梦似幻
合欢高大,聚叶成荫。
而花柄脆弱,
风力稍强,
合欢便撑伞飘落。
远观是一片花海波迭,
近闻清幽,似牵人脚步。
人立树下,如入幻境。
肖复兴曾描绘这醉人的合欢:
“走在这样开满轻柔的绒花树下,
斑驳的花影洒在身上,
人就像踩在绯红的云彩上面一样,
有一种梦幻的感觉,
仿佛整条街都在这样一片
绯红色的花海中飘飘欲飞。”
温软如梦的合欢,
勾起了人的遐思,
仿佛一切隽美之事,
无恙岁月,或是锦瑟年华,
人生路上的烂漫光景,
都能从合欢开始追忆。
多想让生活绯红着色,
观山望月,细听虫鸣,
泛舟湖上,遥送夕阳。
在急雨冲洗过的日晚,
拈起雨水击落的花瓣,
双目追随萤火虫的踪影,
神游天外,脱于形迹。
轻柔的合欢花丝,
载不住生活的繁重,
唯有身盈心轻,
才能在下一次绒丝拂动时,
随之轻起,乘势而上。
05
人如合欢亦多情
清代诗人樊增祥有言:
“在玉当为连理枝,
在花应号合欢枝。
生是有情痴。”
想必合欢用情至深,
如今已是情意绵绵。
花也有情,人岂无感?
人的感情越是浓郁,
越能称为有血有肉的真人。
哭也淋漓,笑也放肆,
有情便抒,不克不瞒,
以那一往情深的合欢为引,
赴入饱含真情的人生。
如此便觉,
合欢愈发娇妍可人,
一颦一蹙间皆是情韵,
想罢,眼前不禁浮现:
“离离青叶解,
冉冉红茸散。
静和宿露卷,
动与微风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30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