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有个很有意思的文化,就是对于皇帝名称的避讳。典型的例如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之后,为了避讳“匡”字,他的弟弟赵匡义和赵匡美改名为“赵光义”和“赵光美”。
一个字如果成了避讳的话,那么其实挺麻烦的,比如说隋朝时期六部中的“民部”,后来因为避讳李世民的民字,就改名叫户部了。考虑到政府公文系统一大堆事,所以肯定搞很麻烦。
所以后来其实皇帝自己也觉得这事不好弄,但又没法废止这个,就好像饭局上大家非要让你坐主位,你不坐也不是那么回事儿。所以后来皇帝就想了一个办法,尽量给自己和继承人起名起生僻一点,这样少扰民。
典型的如清朝,其实入关前没这些讲究的,起名也很正常。像什么代善、福临之类的。但是入了关发现这事有点麻烦,于是就开始往生僻字路线发展了。所以从雍正皇帝那辈开始,清朝皇室的辈分是:胤、弘、颙、旻、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其中一多半是生僻字,像雍正皇帝名字叫胤禛、嘉庆皇帝名字叫颙琰。单写出来,可能一半人都不认识。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当约束条件较多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看起来莫名其妙,却又是在限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结果。
到了互联网时代,为了净化网络环境,某些词在网上发了显示不出来,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以S开头,一个以B开头那两个字,最开始人们用字母代替,可是后来连字母也发不出来了。再往后人们又以烧杯来代替,最后发展成为了伞兵一词。
于是央视网看不下去了,专门发文号召大家不要污名化伞兵这个词。面对这种情况,想必大家都很无奈。
语言的发展有其固有的特点,如果语言不能完整的表达出人们想要表达的情感,那么必然会有新的词汇被制造出来从而达到人们的共情。典型的如“囧”这个字,本来是一个很生僻的字,默默的在字典的角落里代表着“光明”的含义,然而在2008年被不知名网友重新发现之后,瞬间被网民们所接受,从一个生僻词化身为一个常用词,并且被赋予了“无奈、尴尬、困窘”的新含义。
同样的还有“奇葩”两个字,原来明明是指非常出众的作品或人物的,但是被某无聊网民赋予了“正常人理解不了”的含义之后,迅速了沦为了一个贬义词。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客家民居建筑福建土楼建筑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客家民居,圆形围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这位小姐,真是比奇葩还美”,这样的句子的时候,感觉和二十年前人们看到该句的时候是明显不一样的。
以此类推,我们都听说过清朝的文字狱。例如徐骏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导致自己被抄家处死,现在被当做反面典型写进了历史教科书,来渲染清朝文字狱的酷烈。
但是,假设当时徐骏做这首诗的场景是在皇帝面前,几个文人阴阳怪气、挤眉弄眼的对诗,写出这句话的话,那么被杀头其实也就可以理解了。
大家都听说过抖音的B文化,原因是抖音里面“病”这个字是敏感字发不出来,于是便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替代方法。可谓是汉语言文学的被动跨越式发展了。
语言是人们用于交流和表达情感的,无论怎样限制,这些需求都会最终以各种方式呈现出来。网络也是如此,就好像人们是需要上厕所的,在饭店里上厕所自然不是合适的做法,但是如果整个城市都没有厕所的话,那么黄白之物出现在任何角落,也就都是可以预见的了。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活在信息时代哦:)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29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