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上下五千言,虽然字数算不上多,但古文一字多意,甚至一字广义,所以要将其用现代语言释义出来恐怕五万字也叙述不清。
就像争论最多的“道”,想将它讲到“常人”也能理解的地步,需要把经文和现代释义有序的陈列出来才能达到一些效果。
我们先看“道”的由来。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也说不清它到底该如何称呼,所以强行以文字的形式将它记录(描述)下来,记录下来的这些文字(表达的含义)被老子称之为“道”。
顺便说一句“强为之名曰大”,这句指的是从这时候起,老子也强行给它的本物取了个名字,“大”。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这句是老子对“道”的最直接描述。
我们从中能了解部分“道”的特性如下;
1 “道”是有对应“实物”的,“有物混成”。我们不去追究“混”的具体释义,因为“混”字不是古字,也没有周时期的古代释义,我们首先确认“道”是有“物”对应的就行了。
2 “道”的实物比天地还要久远。先天地生。 老子时期才创“道”,但其本物“大”是比天地还古老的存在。 可以理解为“有名之道”从老子强字曰之而开始,“无名之道”早在天地未成形之时就已经在“运行”。
3 “道”的实物很稀有。寂兮寥兮,用现在的言语来表达就是“孤单”,可老子将“孤单”分开表达为 孤兮单兮 ,或许有其深意。
4 “道”的实物没有变化。独立而不改,想一下自今及古唯一一个没什么变化的事物。
5 “道”的实物运行规律而不停。周行而不殆,继续想像,什么是从古到今有规律的运行而且从不停歇的。
6 “道”的实物“照”料天地。可以为天地母。 似乎连天地都依靠“道”的照顾,这句也排除了“道”是 天地 的可能性。
至此已经能用排除法得出结论了。 比天地还古老的事物,在古人的认知中除了“日月星辰”(这些在当时不是这样称呼的,老子之前这些被统一称之为“象”。或许现在人将其称之为“天象”也由此而来吧。)应该没有其他的了。
星辰不符合“寂兮廖兮”的描述,可以排除了。
日月,最符合老子对“道”的描述。
继续细分。“万物负阴而抱阳”。 按照正常认知那 太阳就是“道”之阳, 月亮就是“道”之阴了。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这句形容“道”也有大小,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说的应该就是月亮,月亮也代表黑夜,而大多数的生物是夜间生长更加明显的,所以月亮“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算是小“道”。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形容的应该就是太阳,自古及今人们以及万物都是追捧太阳的。太阳周行而不殆,每天升落。太阳照耀万物(以阅众甫),人类(老子)之所以能看见万物的形状(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就是依靠太阳的“光”(以此)。
经过以上的推论,我们得知“道”的实物就是“太阳”,而太阳在老子以前是没有确切名字的,所以老子称太阳为“大”(老子时期没有“太”字,依据文献记载 古代的“大”字是通“太”字的。),并将太阳的特性规律总结出来以文字的形式表述,这里“文献”(理论性的认知)被老子称之为“道”。
可知“道”就是形容(表述)“大”的由来、特质、运行规律等,而“大”就是“道”的本物。
言有宗,事有君。我觉得就是在告诉人们;讲,有“道”为依据,做,有“大”为参考。
至此我们找出了“道”和“大”的关系,但文章并没结束。
【图片考自 “说文解字”】
在最后我要挖个小坑,虽然老子经中讲“吾不知其名”,但在老子“强名曰大”以前太阳是有另外一个称呼的,根据个人的理解其在经中出现过两次,不知道有没有共鸣的寻“道”者,如果您也能从经中找出“大”以前的称呼,请您留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2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