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中 缘(长篇小说连载1)
第一章 母子相依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中国大地军阀混战,狼烟四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齐鲁大地中部有个莲花县,境内有座莲花山。莲花山古代称新甫山,因九峰环抱状似莲花而更名。莲花山东西绵延十五公里,南北绵延七公里,总面积一百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莲花山有秀水九条,三潭三瀑,沟深谷幽,奇峰怪石,飞瀑流泉,林翠水美,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令人赏心悦目,名满天下。
莲花山地势并不太高,海拔只有数百米,主峰天台峰海拔也不过999米。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莲花山不仅是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古迹遗址众多,更是齐鲁第一佛教名山,中国北方佛教圣地,最大的观音道场,被誉为“观音圣地,北方普陀”。
莲花山古迹有观音院、观音阁、太平禅院、云谷寺等众多佛教场所,中国室内最大金身观音圣像等。特别是位于观音崖上的巨型奇石天成观音,酷似结跏趺坐的观音菩萨,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天成观音是天下第一天然观音,由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历经亿万年天然风化而成,是莲花山标志性景观。
正因为蓬花山风景秀丽,又是佛教名山,成为古往今来游人神往的胜地。秦始皇东巡曾驻跸莲花山。汉武帝巡访莲花山,求仙问道。唐宋以来,佛教兴起,莲花山成为香火圣地。明、清时期,帝王迭至。文人墨客慕名前来,留下了许多精美诗篇。
莲花山山脚下有个莲花湖,面积约五百公顷,湖中长满了莲花。夏季莲花盛开,万绿丛中点点红,微风吹来,莲花轻轻地有节奏地摇摆,站在湖畔,犹如置身于能动的花的海洋,令人心驰神往,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莲花湖畔有个孟各庄,拥有一千多户人家,多半都是大地主孟廷举的佃戸或长工。
出身三代长工世家的王志远,人高马大,血气方刚,志向高远,立志购田置业,过上理想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经过十多年拼搏,到三十岁时,终于置地一亩三分,建土坯草房三间,娶了老婆,过上了自耕农生活。然而,由于自然灾害频发,他并没有过上理想的生活,甚至还不如当长工时能放开肚皮吃饱饭,如今过的却是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艰苦生活。婚后一年,儿子降生了,他非但高兴不起来,反而一脸愁容,沉默寡言。
儿子刚满月,他对老婆王刘氏说:“明天一早俺就外出打工去了,你留在家里,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拉扯大,咱们王家就这一根独苗了。”
王刘氏问:“干嘛外出打工?”
王志远斩钉截铁地说:“这个鬼地方俺是呆不下去了,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俺不能窝死在这穷乡僻壤。”
王刘氏问:“你去好久?”
王志远说:“不好说,也许几个月,也许几年,反正混不出个样子不回来见你。”
王刘氏恳求说:“不去不行吗?好歹咱家还有一亩三分地,不够吃再租几亩地…”
王志远不耐烦地说:“你别婆婆妈妈的,俺走定了,你说什么也没用!”
王刘氏暗自流泪,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王志远背起行李不辞而别。
王刘氏追到院子里说:“你留步,孩子还没起名呢。”
王志远不假思索,头也不回地说:“就叫二楞子吧。”
王刘氏追问:“大名呢?”
王志远边走边说:“大名俺一时想不好,等回来再起名吧。”
王志远一去数年无音信。
王志远走后,王刘氏一人带着孩子,一天到晚泡在地里,度日如年。
二楞子渐渐长大,到八岁时,个头比同龄孩子高出多半头,五官端正,浓眉大眼,炯炯有神,天生一个美少年。他一人上街去玩,却受尽了欺辱。不光男孩子欺负他, 连女孩子们也欺负他,骂他是没爹的孩子。他分辩说:“俺爹外出打工去了,过几个月就回来。”然而,年复一年,不见他爹回来。
因为家穷他上不起学,有几次他跑去学校在窗外偷听课,每次都被人发现被驱赶,最后一次还遭到毒打,从此他再也不敢去学校了。
有一天上街,二楞子遇见五个女孩子,她们不由分说,一齐向他投石块,嘴里还不停地骂他是没爹的孩子。他反骂她们:“你们才没爹呢。”一女孩高声喊:“打这没爹的野种!”女孩们一哄而上,将他团团围住。他见势不妙,冲出包围圈。女孩子们紧追不舍,石块雨点般飞来。他灵机一动,转身冲着女孩子撒尿,女孩子们一哄而散。从此之后,女孩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再也不欺负他了。
男孩子依然欺负他。单打独斗,即使碰上比他大几岁的男孩,他也从不服输。有一次三个男孩合伙找他寻衅打架,他不跑,原地不动迎战,左挡右挡,终因寡不敌众被打倒在地。三个男孩骑在他身上,拳头雨点般落在他头上身上。他挣脱不掉,急中生智,狠狠咬了一男孩大腿,那男孩大叫一声倒下去,他乘机挣脱出来,跑回家去。
从此,他一人上街,手里总带把刀子,男孩子见而生畏,给他起个绰号叫“拼命三郎。”
王志远一去数年杳无音信,好心的街坊劝王刘氏改嫁,王刘氏一口回绝。她说:“常常梦见志远,他会回来的。”王刘氏父母逼她改嫁,她坚决不从,她说:“要是志远回来,俺没脸见人家。再说,若改嫁,二楞子就受委屈了。俺活着是王家的人,死了是王家的鬼。”她嘴上说相信丈夫还活在世上,但心里也怀疑她丈夫很可能死在外边了,要不为啥音信全无?
二楞子常常问娘:“俺爹啥时候回来呀?”王刘氏总是说:“快了,再等几天,说不定你爹就回来了。”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二楞子盼星星盼月亮,总也盼不来爹回家。
二楞子对爹没有任何印象,问娘:“俺爹长得啥模样啊?”
娘告诉他:“你爹长的高高的,肩膀宽宽的,黑不溜秋,右腮帮长了一个黑痣。”
从此,他常常做梦,梦中的爹跟他娘讲的一模一样。他扑上去大声喊:“爹,你怎么才回来呀?想死俺了…”
娘闻声摇醒他:“二楞子,你做梦了?”
二楞子睁开眼:“娘,俺梦见爹回来了。”
第二天是镇上大集,二楞子悄悄起床去赶集了,他心想,到人多的地方就能找到爹。
他在偌大的集市上走了几个来回,终于发现一个人很像他爹,他喜出望外迎上去连声喊:“爹,爹!”那人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俺不是你爹,你认错人了。”他大失所望,放声痛哭。那人询问他:“啥时与爹走散的?”他如实相告。那人叹了一口气说:“离家八年了,往哪儿去找呀!可怜的孩子,我送你回家吧。”二楞子说:“不用送,俺认家。”
二楞子一天不着家,急坏了王刘氏,她在村里村外寻找了好几遍,始终不见二楞子踪影。傍晚她回到家,如热锅上蚂蚁,急得团团转。她感到事情不妙,悲痛欲绝,眼睛死盯着门后的粗绳发愣…
直到天黑二楞子才回来,他推开大门,大声喊:“娘,俺回来啦!”
王刘氏闻声,飞也似地冲出屋,扑向二楞子,紧紧搂住儿子,声嘶力竭地哭诉道:“儿啊,你可回来啦!你把娘急死了!你要不回来,娘也不想活了!”
二楞子禁不住放声大哭:“娘,俺赶集找爹去了…”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从此,王刘氏看紧二楞子,不放他一人外出,母子相依为命,寸步不离。
二楞子长到十岁,不仅帮娘干家务活,还同娘一道下地干活,他聪明好学,很快学会了各种农活,成了娘的小帮手。
就在这一年,鲁中遭受百年不遇大旱,夏粮颗粒无收,人们纷纷闯关东,或外出乞讨。王刘氏是小脚女人,走不了远路,只能带儿子在本村和附近几个村沿街乞讨。
二楞子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跟娘乞讨,来到一家大门口,他娘大声喊道:“大爷大娘行个好吧,给口饭吃吧。”话音刚落,一条大黄狗猛地窜了出来,冲着她们狂吠。二楞子受到惊吓,慌忙躲在娘背后,紧紧搂着娘的腰,把头埋在娘背上,紧闭双眼,屏住呼吸,只听见胸腔里似敲鼓的咚咚声。不一会儿主人出来了,喝退了狗,递过一块干粮。他娘连声道谢,嘴里不停地叨念着:“真是好人家,大善人!”
每次沿街乞讨,二楞子总牵着娘的衣角,躲在娘的背后。娘告诉他:“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娘的这话不久便应验了。有一次上门乞讨,二楞子照样躲在娘背后,哪知刚一敲门,不料从背后蹿出一只大黑狗扑向二楞子,他来不及躲避被狗扑倒在地,幸亏娘出棍及时,他才幸免被咬。俗话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二楞子虽躲过一难,但思想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每当听到狗吠,浑身便不由自主地发抖。从此,每次外出乞讨,他总拖着一根丈长的竹竿,这样一来,狗就不敢靠近了。每到一家乞讨,他跟娘背靠背,警惕地环顾左右,防备偷袭的狗。就这样,从夏到秋,娘俩天天外出乞讨,风雨无阻。
有一天,娘俩来到本村大地主孟廷举家大门,壮着胆子敲了敲门。门房孙善忠开了门,见了母子二人,一声不吭,便从门厅竹筐里拿出两个玉米饼递给王刘氏。王刘氏双手接过饼子,连声致谢。
此时,孟廷举正巧从外边回来。王刘氏见了上前打招呼:“老爷回来了。”
孟廷举问:“你们是哪家的?”
王刘氏说:“是王志远家里的”。
孟廷举说:“俺听说了,志远那小子一去多年无音信,孤儿寡母的,又遇旱灾,也真够可怜的。”他把目光落在二楞子身上,问:“孩子几岁了?”
王刘氏回答:“十岁了。”
孟廷举有些疑惑,“十岁长这么高?”他审视二楞子,心想,这孩子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将来一定有出息。他对王刘氏说:“这样吧,让孩子到俺家帮老高头放羊,除了管吃管住外,每年给你两担粮,也够你一个人吃了,你看如何?”
王刘氏大喜过望,扑通跪在地上,连连叩首说:“孟老爷您真是大善人,活菩萨呀!王家一辈子都感谢您大恩大德!”
孟廷举将王刘氏扶起来,叮嘱明天就把二楞子送过来。临走又吩咐门房孙善忠给王刘氏多带些饼子。孙善忠提过竹筐,将半筐饼子都给了王刘氏。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2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