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尊者讳
卓语前文讲解了古代的闺名禁忌,本文来谈谈尊卑等级之间的名字避讳。
封建社会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制定了非常复杂的等级制度。避讳尊者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上级、尊亲的名字,不可以直接说写,以表尊重。如果下级不避上级讳,晚辈不避长者讳,会被视为不忠不孝,严重的话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这个问题上,红楼梦也特别描写过。比如黛玉的母亲叫贾敏,她凡遇到敏字时,一律读“密”,书写时也必然减一二笔。这就是为尊者讳。
请注意啊,这时候林黛玉还没正式亮相,这是女主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曹公对这事的重视,可见一斑。
借助贾雨村的描述,一个心思细密、谨遵礼法、至诚至孝的名门淑女,就刻画出来了。
怎么刻画的呢?很简单,以幼童的年纪却能知礼受礼,还能谨慎行事,既圆了自己的孝心,还不向外人透露丝毫风声。
另一个例子是林红玉,因为她名字重了黛玉和宝玉,就改名叫小红了。这体现的也是为尊者讳。
奴仆不可以跟主人重名,是个大原则。但也有某些例外。
比如玉钏儿就没有避讳“玉”字。袭人最初名叫珍珠,严格地说,这两个字也犯了贾珍、贾珠的讳。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在于,她们都是长辈的丫鬟。
长辈无需避晚辈之讳。丫鬟起什么名,全看长辈的兴趣。真重了就重了,这种撞车事件,责任不在于奴仆。
相反,由于她们是长辈的丫鬟,晚辈主子们,反而要避她们的讳。比如第63回里,林之孝家的教育宝玉说:
“这些时我听见二爷嘴里都换了字眼,赶着这几位大姑娘都叫起名字来了。虽在这屋里,到底是老太太、太太的人,还该嘴里尊重些……
袭人、晴雯明明已经是宝玉的奴仆了,但按规矩,宝玉却要尊称她们一声“姐姐”,不可以直呼名字。这是为尊者讳的延伸。
02 最佳和最差
为尊者讳,小姐里的最佳楷模是林黛玉;丫鬟里的最佳楷模是林红玉。
有意思的是,她两人本就是互相影射的角色。她们是同一种灵魂、不同成长环境里的两种结果。红玉是黛玉的入世版本。(详细解读参看文后链接)
许多人都说:小红心眼明透,是红楼梦里能力最强的一个,最招人喜欢的一个。那就对了!你i以为黛玉只会嘤嘤哭,那才是错觉呢!
红楼梦写尽了世间的人情世故,同一桩事里,有表现最佳的,一定也有最差的。
最差的是谁?宝蟾。
宝蟾是夏金桂的陪嫁丫环。这个角色有多坏,实在无需论证。肉眼可见坏到家了,挖空心思都找不到她有一丝可恕之处。
大家只顾看她的闹剧,却没发现曹公埋了个大大的雷:薛家全族姑娘的闺名,都被她重了。
不是一个,是全部哦!薛家女孩都是宝字辈的,薛宝钗、薛宝琴,或许还有很多。
宝蟾之名,【宝】字位于前,跟薛家起名方式一样样的,这重名的严重性,属于最高等级。
更有意思的是,蟾和钗,发音非常相似,只差一点就同音了。这重的,罪加一等啊。
更更有意思的,蟾是什么意思呢?字典上只给了一种解释:蟾蜍。也就是癞蛤蟆。
哈哈哈,癞蛤蟆啊!这只癞蛤蟆,重了薛家全部姑娘!包括被87版魔改成人间富贵花的薛宝钗,被后世无脑粉意淫成红楼梦第一绝色的薛宝琴。
好笑不?想想这其中的味道吧。
黛玉为尊者讳,他人也尊她之讳,这就是因果。薛家呢,为何没人尊重她们?这又是什么因果?你们想过吗?
重名还不可怕,可怕的是,竟然用癞蛤蟆来影射。而且,她还不是一般的丫鬟,而是她哥的通房丫鬟啊。
看过《如懿传》的都知道,嘉嫔为了羞辱如懿,故意把魏嬿婉改名“樱儿”,去碰瓷“青樱”。后来皇帝知道了,第一时间就很生气,马上明白嘉嫔的险恶用心。
重名,便有身份代入的含义哦!她哥的通房丫鬟,和她重名。这…….岂不是暗示乱伦吗?
是可忍孰不可忍。但薛家硬是忍了,没人要求宝蟾改名。你说奇不奇怪?
还有,曹公讽刺的是否太毒辣了些?
03 宝钗不在乎重名吗?
有人可能会认为:重名这事,或许是因为人家心大,不在乎呢。
大错特错!
先来看看夏金桂,香菱说起桂花的香气,一语未了,就被宝蟾指着脸骂:
“要死,要死!你怎么真叫起姑娘的名字来了!”
只是说到桂花而已啊,而且是夸桂花好,这都不行。我的乖乖,那该如何称呼桂花呢,估计得叫“祖宗花”。
这可不能说不懂名讳学吧,她懂得很,也在意得很。不给宝蟾改名,妥妥地就是故意的。
再看宝钗。莺儿原名黄金莺,为什么要去掉她的“金”字呢?表面上说因为拗口,但其实还有一层原因,便是“金”和“宝钗”含义类同。虽然不重字,重义也忌讳。
所以你若以为宝钗心大,不在乎,那又是胡说。她很在乎。
在乎又如何?她能去掉金莺的【金】字,却去不掉宝蟾的【宝】字,更去不掉夏金桂的【金】字。
呵呵,忽然想心疼她一秒钟,曹公你不要如此绝绝子吧!
宝蟾到底需不需要改名?网上对此也有很多说法。当然大部分是洗白宝钗的,也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忽视(抹去)曹公的讽刺。
有人说,宝蟾是夏金桂的丫头,跟宝钗无关。证据是香菱曾说:
“后来我自伏侍了爷,就与姑娘无涉了。如今又有了奶奶,一发不与姑娘相干了。”
香菱跟宝钗无关,那是指人事管理权。不是说,她可以去重名宝钗,可以去羞辱宝钗啊,这是两个概念吧。
还有人说,宝蟾后来被薛蟠收房,成了薛蟠的女人,所以不必避姑奶奶的名讳。
MY GOD!这都什么理论啊?我只能很无语地对你笑。
04 夏家的底气
醒醒吧,别妄想把不合理硬说成合理。曹公早把你们的路都堵上了。看看,香菱只不过提到桂花,便犯了死罪;而宝蟾赤裸裸地羞辱薛家全族,却没人敢吭一声。
这里到底隐藏了什么?
夏金桂不明事理,嚣张跋扈,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点毫无疑问。但问题是,她的底气从何而来?
很简单,因为钱!
夏金桂是京城城郊一个商户之女。书上交代:
非常的富贵,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
请注意,夏家和薛家都在户部挂名行商,他们是特供商,不是皇商。这个问题原本与本文无关,但评论区老有人说薛家皇商,实在没办法,只好再次科普。
皇商是代表皇室经营、管理某个经济领域,官品五品以上。绝对不是贩货卖货的!
皇商是管理者,他经营的商业既具有垄断性,还具有社会管理性。其工作,需要协调多个管理部门,对任职者有很高的要求。
刑不上大夫,有官职的人犯罪了需要上报特定机构,不能直接捉拿。更不可能凭空消失死掉(无论怎么死,皇帝都要给盖棺定论的)。所以薛蟠命案里的每个细节,都证明薛家无官无职。
薛姨妈说夏金桂是“旧家人家的女儿”,说明桂花夏家曾是京郊比较有名望的人家,但现在肯定不是了。因为“如今大爷也没了,只有老奶奶带着一个亲生的姑娘过活,也并没有哥儿兄弟,可惜他竟一门尽绝了。”
大爷是指的夏金桂的父亲。因为只是商贾,没官职,不能称老爷,只能叫大爷。夏母不能称太太,只能称老奶奶。
同理,香菱和宝钗都曾称薛姨妈为【我们奶奶】,这算有点自知。至于说,贾家人称其【姨太太】,那纯粹是高抬,为了王夫人的面子。
在当时社会,人们在社交场合有高抬对方之风。比如红楼梦里大部分医生只是普通医生,却被虚称为御医。当普通商人混迹贵族圈时,别人会给他虚加头衔,称皇商,这样的话才像个贵族聚会。
你哥哥一进门,就咕咕唧唧求我们奶奶去求亲。我们奶奶原也是见过这姑娘的,且又门当户对,也就依了。
曹公借香菱之口,揭穿了薛家的老底。【门当户对】四个字实在妙得很,说明夏薛两家的社会地位一模一样。
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夏家是真富,薛家是假富。
为什么这么说?
夏家就在京城郊外,产业是供给皇宫花卉。这些实打实的信息,保障了夏家的收入。
薛蟠在法律上是罪人,且已死亡。这样的家族,肯定永除名录,特供商资格早已失去了。
薛家产业原本在金陵。若非凋零不堪,会那么容易放弃吗?古代不是现代,不存在全国连锁之说,任何商业都受限于地域。
虽说薛家在京城也有店铺,但那绝非主打产业,顶多赚点零钱,不至于饿死罢了。
护官符上说得很清楚,薛氏在京城为0房。0哦!全族都在金陵,自古以来就是土鳖,在地方上混的,京城毫无根基,怎么可能有主打产业呢?
自从进了京,时而卖棺材,时而开当铺,时而贩鲜货……你能说清他家到底卖啥?连固定产品都没有的商人,只能算杂毛商。富商么,就别想了。
这些都是不写而写,稍微有点社会常识都懂。只是曹公没想到,百年后的社会全变样了。
为什么夏薛两家曾经富有?还不是靠那特供商资格。自古以来,商不靠官,能挣几个钱啊?而一旦被官方遗弃,还谈什么富有?可笑!
夏父死后,其产业由谁打理(或代理),书上没说。但起码夏家没有命案,不必躲避官方,就住在老根据地,家宅、人脉、产业都近在咫尺。
相比于丢家弃业、四处攀附躲藏、没正经产业,连个正经家宅都没有的薛家,不知强多少倍了。
还有,薛家躲进贾家后,又经过了十年,薛蟠才娶亲。而夏父看样子才刚死(否则薛家早打主意了)。这样对比下来你就知道,夏家肯定比薛家有钱。
如果说夏父之死,引发了夏家衰落,那薛家只能比夏家更糟。因为薛父去世得早,而且还养了个大大的败家子。
薛家之所以急着娶夏金桂,是因为好容易遇上个绝户女。夏家的财产,如今都是夏金桂的。这块蛋糕太诱人了!
宋朝时就有法律规定:户绝之家若有在室女(未嫁女孩),在室女可继承全部家产。同时还规定:妇人财产,由丈夫做主,归丈夫支配。明清沿用了这些规定。
也就是说,娶夏金桂是假,兼并夏家才是真啊!夏家资产,是否已被带入薛家尚不可知,但无论怎么说,迟早归薛蟠。
但是,天下哪有白吃的馅饼?既然盘算人家的钱,不得捏着鼻子受人家气吗?
现代人看夏金桂撒泼,叉着腰跟婆婆对骂,只觉得好热闹,因为这在如今的农村很常见。但请注意啊,那是古代哦!是婆婆压迫媳妇最最残酷的清朝啊,是随便按个不孝罪名,就可以对儿媳打骂、体罚、休掉,甚至卖掉的时代。
薛家一大家子,背后还有贾家一大家子,对付不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只因为她泼辣,就束手无策?你觉得可能吗?
红楼梦是人情世故的海洋。它最特别之处,是不明写。薛家为什么娶夏金桂,曹公不会告诉你;夏金桂为什么那么霸气,他也不告诉你;宝蟾为什么不改名,他还是不告诉你。
告诉你的,只有现象。看懂看不懂全在于你。你认为这部书写的全是岁月静好,那就随便了。
至于夏家为何愿意跟薛家联姻,曹公为何用最毒辣的手法影射薛宝钗,这些以后再解读。关注卓语,你才能品出红楼真味。
相关阅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