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易经中五行属什么属性(中五行属什么的属性)

日晷个性共性

【作者:赵致生(1943-2021),《五行理论的数理》一共85篇】

日晷,五行表达的东、西、南、北、中木、火、土、金、水两个属性系统,构建成时间属性空间属性二合而一的一种运动变化的关联关系,建立了时间与空间的可精确数字化表达的相关体系。形成了以表达太阳运动变化过程形成的昼、夜、旦、夕四时,东升、西落、南高、北没四方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属性综合表达体。
在日晷中心位置上竖立起来的测量日影的标竿,称为晷针、晷柱或者晷表。

最简单的日晷,可以在地上一个圆圈,在圆圈的中心位置上插上一个标竿来测定时间与方位。

复杂的日晷,则要一个刻度盘,以五刻、十二时辰来精确计时与确定方位。

简单的日晷,需要把太阳照射在晷针上的影子长短变化的规律性刻画在晷盘上,用以计算时间与空间的方位。

复杂的日晷,事先在晷盘上刻好了条条道道,晷针影子随着太阳运行的移动规律性来确定当地、当时的时间与方向性。

简单的日晷,展示了当时、当地的个性时间属性个性空间属性。

复杂的日晷上的刻度盘,展示了所有时间空间的共性时间规律性共性空间规律性所形成的关联关系。

日晷对时间与空间方位的精确确定性一种普遍性规律的表达。

但是,在每个特定的地方所表达出来的具体时间与具体的时间方位,则是这个当地、当时的时间与空间个性属性。

所以,日晷的普遍规律性表达出来的时间与空间的共性,包含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个性。

日晷通过太阳运行而移动使日晷上的晷针具有了表达时间与空间的属性。太阳落山后的时间计算,采用的日晷上的标准时间用水漏或者沙漏来作出计量。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燃膏继晷”。

“燃膏继晷”的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判断第二天太阳东升的准确时间,而且,可以知道夜间太阳运动所在的方向与移动的位置。

燃膏,就是点上油灯,用灯影接续日影继续晷针针影的规则化移动。得到的方位认识,就是太阳在落山后的继续运行与移动的方向。

所以,中国古代数学有无、有没分为两个不同的认识层面

  • 有没,可知的相对性;
  • 有无,不可知的相对性。

故,有没称为虚实,而有无则非有没,也非虚实。

共性和个性都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种类的共性又有属于自己的个性。

如果说,日晷是太阳运行移动所产生的个性

那么,“燃膏继晷”的属性被发现之后,日晷就可以变成观测木、火、土、金、水五星运行规律的共性

所以,在使用日晷作为观察月亮运行移动的规律的时候,就称为“月晷”,在使用它观测木、火、土、金、水五星运行移动规律的时候,就称其为“星晷”。只不过,此时的晷针投影,已经不再是太阳运行与移动的投影了,而变成了月亮木、火、土、金、水五星的运行与移动在晷盘上的投影了。

那么,星星的光线那么弱,怎么样会在晷盘上产生投影呢?

使用“燃膏继晷”之术,在晷针顶点与星星之间的连线上,安置一灯盏来“燃膏继晷”,同样,可以得到星星的运行方位与移动的时间。

正是这种个性属性共性属性的可持续认识性,使中国远古时代的天文星象学有了迅速的发展,盖天论走进了喧夜论,又喧夜论走进了浑天论。从而,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日月星辰合历历法的国家。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是在个性属性共性属性连续不断的可认识基础上的连贯阶段性认识的后继。

在西方,古代的数学领域中属性的认识空白,现代的数学领域中属性知识又十分贫瘠。因此,只能在哲学认识范畴内,个性与共性的关联关系绝对相对化认定为

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

个性仅仅是为了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

共性绝对的、无条件的;个性相对的、有条件的;

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

任何共性只能大致包括个性,任何个性不能完全被包括在共性之中;

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中国古代数学对属性的认识,是在不同的认识层面上的连续、连贯后继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个性属性可以变成共性属性。

共性属性,人们在一个低级认识层面中没有发现的上一级认识层面中的个性。如:
三焦在阴阳之外,阴阳之共性;

阴阳在三焦之内,三焦之个性。

任何事物的个性并不是唯一的。

但是,在一个确定的认识层面内,共性则具有它的唯一性。

因此,中国古代数学对个性与共性的关联关系属性相对化认识为:

个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共性揭示了事物之间关联关系的差异性;

共性体现并丰富着个性;

个性绝对的、无条件的;共性相对的、有条件的;

个性在共性之中(如阴阳在三焦之中),

共性只能在个性之外(三焦在阴阳之外);

任何上一级认识层面中的个性,却囊括了其下一级认识层面的共性;

任何下一级认识层面的共性,不能完全被包括在其上一级认识层面中的个性之中;

在不同的认识层面上的连续、连贯后继认识过程中,个性属性可以变成共性属性,而共性属性却永远也不能超越个性属性而独立存在(如太极以阴阳为界、阴阳以三焦为界、三焦以四象为界、······)。

总之,中西方数学个性属性共性属性关联关系的认识,是有无有没认识差距的不同。

中国古代数学的有没(虚实)认识方法,虽然在商周文化断代后失传了,但是,在中医学、天文学、星相学、气象学、历法学等具体应用学科理论中,仍然保留了其认识方法和成果。而对于这些高级认识层面的认识方法和其成果,目前尚且处于低级认识层面中的现代西方科学是无法认识与解释的。

所以,它们认定中国传统科学是“伪科学”,究其原因,也在于它们是超出现代西方科学视野之外的东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9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