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文《清明柳》:
《清明柳》一文先后列入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抽测考试语文试题等。
试卷题文:略(参考见后面的试卷原文链接)现摘选如下:
A 开头交代了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具有总领全篇的作用,其中两处“折柳”一实一虚,文中重点对后者展开了叙述。
B通过清人杨昌浚的诗句,可以看到历史上左宗棠在边疆带领士卒植柳的盛况,以及对当地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
C 文章布局合理,详略得当,详写了“清明柳”“将军柳”和“诗人柳”,略写了“章台柳”“曲江柳”等。
D 文章结尾一反传统将“无心插柳柳成荫”改为“有心插柳柳成荫”,告诉读者对待传世至理名言也应勇于质疑,翻出新意。
5、文章中写到了“清明柳”“将军柳”“诗人柳”,请分析它们各自的意蕴。
6、文章第⑤段在表达上有何特点?寄寓着作者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4.D 5.
①清明柳:忠心爱国,对先贤的追思。介子推忠心耿耿被大火烧死于柳前,一片丹心获得人们广泛的纪念,人们在清明节插柳植树来表达崇敬之情。
② 将军柳:勇毅、柔情、奉献。无论是周亚夫、左宗棠还是冯玉祥,他们都用无情的刀剑保卫着自已的祖国,也用柔情的柳树装点人生,绿化大地,造福于民。
③诗人柳:艺术与实践的结合,人生情怀的凝结。陶渊明、白居易等不仅在诗词中赞美柳,更用汗水浇灌柳,亲身植柳:他们或隐居或贬谪,在逆境中寄情于柳,借柳表明心志。
6第一问:①排比,展现了柳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拟人,突出了各色“柳”独有的特点。
③引用,丰富了柳的历史文化内涵。 ④形容词尤其是叠词的使用,使语言生动且具抒情性。
6第一问:①排比,展现了柳文化的博大精深。②拟人,突出了各色“柳”独有的特点。③引用,丰富了柳的历史文化内涵。④形容词尤其是叠词的使用,使语言生动且具抒情性。第二问:通过对历史上富有文化底蕴的各种“柳”的描写,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柳”具有的文化品格的赤诚热爱以及赞美之情。
第二问:通过对历史上富有文化底蕴的各种“柳”的描写,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柳”具有的文化品格的赤诚热爱以及赞美之情。
【解析】略(参考后面的试卷链接4-8页
https://www.jinchutou.com/p-126807491.html
文章原载《光明日报》2018年03月30日光明文化周末版
二、散文随笔《年年高》
《年年高》一文先后被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陕西省西安市黄河中学初三中考三模语文试卷、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语文试卷2018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安徽省蚌埠市2018界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南宁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试卷。
《年年高》试卷如下:
①节气之书翻到最后一页,就见“寒冷而热,农闲而忙”的大寒一章了。有句老话叫“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在日时,一进腊月门,便开始进入忙年的“热”状态了。即便是现在的农村,人们也是过了小年(祭灶节)就忙大年(春节),热火朝天地为“年”而忙了。
②忙什么?因为过年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件大事,家家户户都要忙除日布新,忙置办年货,忙炸货,忙色饺……
③而蒸年糕、从磨黄米、发面、制作、入笼等直至出笼,一道道繁杂的程序,算是大寒里一幕最热气腾胎也是最忙的“热”镜头了。年糕黄灿灿的,软糯糯的,又黏又甜,不仅是人们爱吃的关食,更是中国农历年的应节食俗。
④据记载,年糕最早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奉祖先所用,后来成为春节应景食品。明崇祯年间《帝京景物略》中曾记载了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黏黏糕”谐音而来,吃年糕寓意生活“年年高”。民谚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之说年糕,又黏又甜。人们借“黏”之意,期盼“留住”甜甜蜜蜜的好日子,借“糕”之音,希望步步登高发财交好运。
⑤自古至今,年糕就是这样代表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渐成风俗的。至明清时代,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美食小吃,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在制作原料上,南方以糯米为主,北方则以黏秦做法和风味 上,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和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成皆有。清顾禄《清嘉录》卷十二记载比较详细,由泰粉和糖做成名日“年糕”,色有红黄白之分,形有“方头糕”“条头糕”“条半糕”“糕元宝”等。人们还用年糕印版压成“五福”“六宝”“全钱”“如意”等形状,用于除夕供奉祖先、亲戚朋友间的赠答。
⑥关于春节年糕的由来,比较普遍的传说有两个。一说是远古人们为躲避一种叫作“年”的怪兽下山祸害,家家在门外摆放专门应对“年”的食物,以保平安度过年复一年的“年”关,这种避兽害的方法传了下来。因为喂“年”度关的食物条块是高氏所制,人们把“年“与“高”连在一起,就称为年糕(诗音)了。另一个说法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用糯米粉砖屯粮防饥造城墙,使战乱的士兵和百姓度过饥荒,保家卫国打了胜仗。从此以后,人们年夜饭做年糕用来纪念伍子胥的功绩,同时预防荒年灾月的不时之需。因为这种砖形糯米粉糕是在过年时制作的,人们便把它叫作“年糕”。
⑦由于年糕口感好,富意也好.历代传承,自然就由过年应景食品延伸到过节、结婚、生子、视寿等诸项喜庆活动中,借“黏黏糕”谐音、以示官位年年高升、子孙年年高长、老人年年高寿、国家年年高福…随之年糕之美名流传于世,驰张南洋、欧美不衰,由年节必备食品成为随时可用的吉祥食品了。
1.文章主要介绍关于“年糕”的哪些知识!?
2.有人说文章第①②自然段没有提到说明对象——年糕,行文过于冗长,可以删去或适当压缩,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年糕”,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
1、年糕的制作过程及色味儿;年糕南北风味之别;年糕历史由来;年糕的寓意。
2.不同意。①②段通过写年前人们忙碌准备各种年货这些熟悉场景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同时引出文章说明对象‘年糕“,所以不能删去或压缩。
3、引用,通过引用谚语来突出’年糕”食俗特征以及寄寓人们“希望年年登高发财好运”的美好情感,增强文章趣味性和生动性。
4.不好。“年年高”题目新颖,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年年高”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及表达主题,容易在心理上引起读者的共呜。
【解析】满分5,给你不一样的解答!http://www.nanfen5.con
1、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据,然后根据提于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即可。如第3段是写年糕的制作过程及色味儿。第5段是写“南北风味之别”。第6段写年糕历史由来。第7段写年糕的寓意。
2.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主要看语段与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的关系。①②段在内容上:写的是年前人们忙碌准备各种年货等熟悉场景,与说明的中心息息相关。结构上:引出下文的文章说明对象“年糕”。同时用事件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3、试题分析: 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明显是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作用可从寄寓着情感、增强文章趣味性和生动性的角度,从形象地说明了‘年糕“这一说明对象的角度作答。
试卷阅读链接见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http://www.1010jiajiao.com/czyw/shiti_id_3bab5b660329a516d040e086ac5af2de
南宁市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学期3月份月考语文试题D卷
https://wenku.baidu.com/view/98b9b9d3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18.html
原文载2017年1月13日光明日报“文化周末”链接见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7-01/13/nw.D110000gmrb_20170113_5-16.htm
三、文化随笔随笔《今夕何夕,团圆事事同》
选入2021年中考甘肃省专用语文作业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习题课件
(三)今夕何夕,团圆事事同
①正月十五吃汤圆,今人更多的是称作元宵。中国应节食品大都有说道,元宵节为什么吃汤圆呢?
②据史书记载,汤圆作为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代开始的。南宋周必大的《元宵煮浮圆子诗》是我国最早描写吃汤圆的诗:“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今夕何夕?正月十五月圆之时,圆子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浮圆,抒发了月圆人圆事事团圆的期盼。诗中的浮圆子,也叫圆子,北宋《岁时杂记》记载:“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宋代《吴氏中馈录》中对圆子的制法也有记述:“煮沙团,砂糖入赤豆或绿豆煮成沙团,外以生糯米粉裹作大团,蒸或滚汤内煮亦可。”最早赞美此物的诗应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圆子》:“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诗中以“鸡头肉”喻“圆子”之“嫩”,以“蟹眼汤”喻其之滑腻美味。而最早出现“汤元”一词的诗是南宋文学家姜夔的《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说的是闹花灯的人流散去,已是夜深人静,又闹起了风雨天,依然有卖汤圆的吆喝声。可见,那时汤圆作为元夕食品已是时兴。
③《太平广记·尚食令》(太平广记为宋代人合纂)记载了唐代吃的一种点心,民间叫“焦子”,以南枣面裹馅儿搓圆,用麻油炸食,大概是油炸后呈焦黄色而得名。这种“焦子”形像汤圆,也许和上元丸相像,不过它是用面粉做成而非米粉,油炸而非水煮。这焦子的滚圆做法,倒像是如今北方人的“滚”元宵,习俗里北方人的元宵,大都是将面料馅料调和成不黏手的面团,再在糯米面上滚成圆团。而南方人的汤圆,大都是“包”出来的,是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馅料,可荤可素,风味各异,这像是北方人包饺子的手法。
④自古就有南汤圆、北元宵的说法。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可算是把旧时哪种元宵好、怎样制作、如何卖元宵写得最精彩的一首佳作。
⑤古意里正月十五吃节庆食俗,称谓颇多:浮圆子、圆子、元子、团子、水圆、团圆、糖元、糯米圆、粘元宝、灯圆、上灯圆子等,都是指汤圆(或元宵),这些叫法都与“团圆”字音相近,皆取团圆之意。它的形状也是圆的,像天上的月亮,象征着团圆、美满,寄托着人们希望团圆幸福的情思。
⑥吃汤圆传承至今,更成了一种广泛的节日文化符号。正如我国民歌《卖汤圆》中所唱“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现在的市面上汤圆的品种繁多,甜、咸酸、辣、苦五味俱全。馅料有肉馅的,瓜馅的,果仁馅的,豆沙馅的数不胜数,荤素兼顾。吃法有水煮的、油炸的,清蒸的,烤的,炒的,多种多样。但文化含义皆都象征合家团圆,寄托美好愿望。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元宵节吃汤圆(元宵)的原因的?
汤圆(元宵)的历史由来:汤圆(元宵)的称谓、形状、品种、吃法及其文化含义。
2试品析第②段中加点内容“据史书记载”的表达效果。
“据史书记载”表信息来源,说明“汤圆作为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代开始的”是有据可循的,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文章第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打比方。把汤圆(元宵)的形状比作月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汤圆(元宵)和月亮一样象征着团圆、美满,寄托着人们希望团圆幸福的情思。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从宋代开始,汤圆就作为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我国最早描写吃汤圆的诗是南宋周必大的《元宵煮浮圆子诗》。
B唐代民间的一种点心“焦子”以南枣面裹馅儿搓圆,用麻油炸食,是因为油炸后呈焦黄色而得名。
C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算是把旧时哪种元宵好、怎样制作、如何卖元宵写得最精彩的一首佳作。
D吃汤圆已经成了一种广泛的节日文化符号,汤圆虽品种繁多,吃法多样,但含义皆都象征合家团圆,寄托美好愿望。
网址:
http://www.doc88.com/p-06516096162547.html
原文载 2019年02月15日光明日报文化周末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9-02/15/nw.D110000gmrb_20190215_4-16.ht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