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的一天,在长春市的街头,市民们为了庆祝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在街上载歌载舞,举行了重大的游行活动。
就在人潮攒动的街头,几名军人正在寻找一名叫做“洪学智”的人。他们看起来还有点着急。
洪学智,时任吉林省石油化工局的局长,此时的他正在街头和大家一起欢庆,却被几个人突如其来的“军礼”给打断了。
“洪局长,请您乘坐专机,和我们去一趟北京。”军人们没有多余的话,三言两语就把此行的目的告诉洪学智。
凭借多年在党内的工作经验,洪学智没有多问,简单地收拾了行装,上了这架飞往北京的专机。
来到北京后,他见到了叶剑英和罗瑞卿,叶剑英让他马上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而罗瑞卿却告诉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他去完成。
到底是什么工作?
放牛娃出身的将军
1913年2月2日,洪学智出生在安徽省的六安、霍山与霍邱三县及河南省豫南商城、固始两县交会的一个小山村里。
洪学智是家里第三个孩子,上边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因病离开了他们。
父亲洪仁儒一个人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开支,他在山坡上开垦了几块贫瘠的荒地,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在家里借着微弱的油灯灯光纺线织布,养蚕抽丝。一到农活不太忙的时候,他就外出务工,非常勤劳。
儿时的洪学智,白天去山坡上放牛,晚上经常在父亲“咔咔咔”的机杼声中入睡。
尽管不停地劳作,但孩子们依然食不果腹,穿着破烂的衣服。
父亲洪仁儒让其他人省吃俭用,然后用辛苦劳动和节省的钱送小儿子洪学智去上学。
洪仁儒认为,没有学识的人生就和他一样,肯定没有出路。洪学智天资聪颖,应该是一棵好苗子。
就这样,10岁的洪学智被父亲送到了离家大约10里路外的黄鹄寺学习。
洪学智非常珍惜自己上学的机会,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他。
然而父亲洪仁儒因为过度的劳累,几年后去世了。没有经济来源了,洪学智不得不辍学回家,做一点农活。
1927年春天,双河李氏祠堂开了一个贫民学校,200多名穷苦人家的孩子可以在这里接受教育。
洪学智想上学,没有钱怎么办?
他来到学校,找到了校长余海若,恳请他的允许。
余海若看着眼前这个又瘦又高的大男孩,想了一个好办法,让他一边上学,一边在学校里做一些杂事,就当是交学费了。
参加革命
余海若在李氏祠堂开办的这个学校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它是中共的联络站。他和另一名教师刘伯力,二人皆是中共党员。
余、刘二位老师为人和蔼可亲,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都爱上他们的课。而他们,也把新思想的种子默默地撒在了这块土地上。
就在这里,洪学智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知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知道了穷人要翻身的道理。
1929年5月共产党领导发动了商南起义,这个16岁的小伙子正式投身到革命斗争的队伍中去了。
当时在商南地区,由共产党人领导的农民运动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他们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沉重打击了地主势力。
但是,刚成立的农民自卫队非常稚嫩,武器只是简单的长矛猎枪,有的甚至还用上了农用工具。
地主豪绅和军阀势力很快狼狈为奸地勾结到一起,他们反扑上来,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报复农民,烧毁农民们的房屋、田地,甚至杀害、活埋他们的家人。
洪学智家的房子也被烧了。无家可归的他感到绝望,他痛恨地主老财们的残忍,同情贫困农民的处境。
5月2日,共产党决定,利用商南地区复杂的地形特点,组织各地的兄弟会和穷人会分头行动,准备于立夏当天发动武装起义。
洪学智任分队长。他和200多名队员,各个斗志昂扬。立夏当天,战斗的枪声不断响起,一道道火光划破寂静的夜空。
经过艰难的斗争,起义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商南起义沉重打击了商南地区的反动势力,鼓舞了农民革命军参与斗争的积极性。
就这样,洪学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战场上,屡立奇功
随后,洪学智参加了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四次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打响后,洪学智带领军队,用多种出其不意的作战方法,顽强粉碎日军“扫荡”,受到华中局特令表彰。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东北围歼国民党精锐部队,受到毛主席的嘉奖。
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安排,洪学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抗美援朝”作战。
为了能够保证前线的物资供应,在这场战役中,洪学智建立了一套专门对付美军的后勤指挥体系。
他在火车的运输上,采用了“游击车站”和“羊拉屎式装卸”等方式,并在车站外分散甩车,多点装卸。在公路运输上,他将车辆分散开来,分段包运,就这样建立了一条“打不断、冲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洪学智看似戎马的一生,没料到突然发生了重大改变。
1960年,洪学智被一纸调令调离了军队,来到吉林工作。
脱下军装,依然为人民服务
到吉林的几年时间里,洪学智先后担任省农机厅厅长、重工业厅厅长等职务。
1970年,他又被下放到“通辽县金宝屯胜利农场”进行工作。毕竟是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他抱着“解甲归田”的心态,和农业打起交道来。
这一干就是5年。
1974年,洪学智被吉林省革命委员会调到省石油化工局当局长。在和组织部的谈话中,洪学智坚定地强调,只要是为人民服务,无论什么岗位,他都义不容辞。
调任石化系统以后,第一件困扰他的事情,就是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太浅薄了。
他买了很多专业书籍,只要一有时间,就停下来看书学习。
在此期间,他组织企业开展“石油大作战”,石油生产有序进行,为祖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4年后,他被一架专机接到了北京。
值得一提的是,在1965年的秋天,毛主席和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谈话中特意关怀地问道,不知道洪学智现在在哪里,好长时间没有见到他了。毛主席嘱托韩先楚,如果见到了洪学智,一定要转告他,庐山会议没什么大不了的。
听到这个消息的洪学智,非常感动,并委托韩先楚转告毛主席,他在吉林一切都好,而且学到了很多东西。
邓小平交给他一个重要的任务
1977年,洪学智被接到了北京京西宾馆。
叶剑英得知洪学智来了,就赶紧来看望这位老朋友。看到洪学智的身体依然康健,走起路来步伐矫健,非常欣慰。
叶剑英告诉洪学智:总后勤这块遭受到严重的破坏,需要洪学智回来领导,好好整顿整顿。
听到了叶剑英的话,洪学智又能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军队中,心里非常高兴。
没过几日,中央军委在京西宾馆召开会议,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可是在人群中,大家发现只有一个人身着便装,没有穿军装。这个人正是洪学智,当时的他,连军装都没有。
可是洪学智却开玩笑的说,他就站到队伍的最后边去吧,看起来就像是“军民一家”。随后,工作人员临时给洪学智找到了一身军装。
会议结束后,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找到洪学智,洪学智对他传达了叶剑英想让他回后勤的想法。
可是,罗瑞卿却交给他了另外一个的任务。
就在会议的前一天晚上,经过和邓小平的商量,考虑到洪学智在东北工业生产方面的经验和成效,决定让他到国防工办去当主任。
当时的中国,国家战备形势比较紧张,需要组织生产一批武器和弹药。
由于决定的时间非常短,这个消息还没来得及给叶剑英汇报。随后罗瑞卿拿起电话,给叶剑英打了过去。
罗瑞卿转身告诉洪学智,让他把吉林那边的工作交接好,把家也搬到北京来,安安心心地工作。
洪学智表示,服从组织的安排。
邓小平为什么要临时做出决定,让洪学智出任国防办主任?
1975年7月20日至8月4日,中央军委召开了国防重点企业会议,在会议上邓小平强调:要整顿国防企业,关键是抓好领导班子的建设。
邓小平认为:今后的工作主要是解决如何把东西分好的问题。
洪学智要去总后勤任部长很合适,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无东西可分。所以,还得先让洪学智去国防工办把东西生产出来,他再去总后勤会更加轻车熟路。
就这样,洪学智走进了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的大门。
紧抓国防工业建设不放松
任职后的洪学智,使用的第一大法宝就是摸底子,抓重点。
他召集会议,听取国防工业的现状,开展分析、调查。
他任职的第11天,一份关于国防工业现状的报告放在了几位中央领导人的办公桌上。
这份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事例,分析了当时国防工业产品质量存在的各类问题。
这份报告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副总理王震直接在报告上批示:把这篇报告以通报的形式下发给相关部门和企业。
11978年,春节还没过完,洪学智就给王震汇报说,想去内蒙古走访几个重点单位。王震听后很认可,表示想和洪学智一起去考察。
看到洪学智对工作的热情,王震开玩笑地说,这个洪大个子,连年也不让他好好过。
他们冒着严寒,在厂子里蹲点,和工人们一起聊天,传达中央军委的文件精神,指导厂子进行高质量的产品输出。他们的到来,不仅让工人了解了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也给所有人带来了极大的动力。
后来这两个厂子创造出了“十查十整”的产品整顿和生产工作办法,于1987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1978年9月,国防工业工作会议召开。洪学智在会上提出了“加强战备观念,准备打仗”的理念。
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形式都比较好,国家也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经济形势转好,可洪学智多次提到“准备打仗”,让很多人表示不解。
会议结束后,很多同志主动留下来,询问这个问题。
洪学智告诉他们,历史的经验告诉大家,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只有国防力量不断强大,才能减少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国防力量不够完善,就给了敌人趁虚而入的机会。国防就是要时刻做好打仗的准备,思想上不能懈怠。
洪学智担任国防工办主任期间,他带领了军工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和职工,严把武器生产质量关,恢复了生产秩序。
他还把工作重点放到常规武器和尖端武器的研发上,促使军工企业走上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发展道路,为近代的国防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结语
1980年,洪学智如愿再次担任总后勤部部长。回到自己几十年前的工作岗位,他感慨万千。
1988 年军衔制恢复后,他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人民解放军中唯一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六星将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6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