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至今不过70余载,我们能生活在如此幸福和平的环境中,是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因此他们需要被尊重、被铭记、被纪念。
在这么多无私奉献的先辈中,有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那就是新中国的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为大家,就注定要舍小家,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很多孩子都或是被寄养在乡下的百姓家,或是被托付给其他战友照顾,或者跟着母亲颠沛流离。
后来为了弥补自己对于子女的亏欠,毛主席外孙或者孙子辈后人的名字大部分都是毛主席起的,比如当时李敏生下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她就请求父亲给孩子起名字。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小插曲。
长外孙出生,毛主席“官升一级”
毛主席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很多,他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了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几乎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家人,因此在毛主席心里总是觉得对自己的家人特别亏欠,尤其是子女们。
用我们现代人的思维来看,毛主席当时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所以他的子女一出生就应该赢在了起跑线上,注定一切事情父亲都会帮忙解决。
可事实上远不是这样,作为毛主席的孩子,他们从来都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权,而且还比别人承受了更多。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时候的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父亲的身份。当哥哥毛岸青指着毛主席的画像跟她说毛主席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领袖,还是他们父亲的时候,李敏还将信将疑。
后来回到了父亲的身边,毛主席也从来不会允许她搞特殊,而且还经常告诉她,父母是父母,自己是自己,在外边做任何事情绝对不能打着他的旗号。
作为一国领导人的女儿,李敏时刻都牢记父亲的话,日常生活非常低调,很少在公开露面,所以相较于父亲、母亲而言,李敏的确可以说有些平凡。
虽然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十分严格,但在毛主席眼里,李敏却是毛主席放在心尖上疼爱的宝贝。
1962年的毛主席已经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但是他每天依旧都保持着高强的工作,需要处理很多份文件。同年10月27日这天对于毛主席来说,是一个格外特殊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李敏在北京中南海医院生下了一个男婴,当工作人员把听到这个消息告诉毛主席后,他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他开心的像个孩子,一边拿起茶杯,一边说:“我今年虚岁70了,没想到还官升一级!”
小娇娇与毛主席之间的父女情
1936年7月,李敏出生在陕西志丹县的一个破旧的窑洞中,刚出生那会,由于营养不良,身体特别虚弱,前去探望的邓颖超在看完李敏后,不由心生怜悯感叹道:“真是个可怜的小娇娇”。
毛泽东听到后,想起了《西京杂记》中一句名句: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净如芙蓉,里面的“姣”与“娇”是同音,所以娇娇也就成为了那时候李敏的小名字。
自此以后,不管是毛主席,还是其他人,大家都习惯性地叫这个女婴娇娇,每当毛主席看着襁褓中柔弱的李敏,都会轻轻地唤几声娇娇。
随着国内局势变得不断紧张,毛主席整日忙着工作,母亲贺子珍也因为治病的需要前往了苏联,小小的李敏被寄养在延安的老乡家,过了几年母亲和父亲都不在身边的苦日子。
直到李敏四岁的时候,她被送到莫斯科与母亲团聚。在苏联期间,李敏的日子也是十分艰苦。
当时贺子珍由于身体问题住进了医院,李敏不得不被迫与母亲分开,而那时候的她依旧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后来哥哥毛岸青和身边的人不断告诉她,她的父亲就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为此她还特意去找母亲求证,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才知道自己是毛泽东的女儿。
可是每次看着毛主席的画像,她都觉得十分陌生,因为在她的心里,根本不知道父亲对于她意味着什么,而且这个父亲还是人人都敬仰的领袖。
1947年,李敏和母亲贺子珍回到了祖国,那时候的李敏已经11岁了,由于从小生活在莫斯科,所以她和哥哥毛岸英面临着一样的问题——需要重新学习汉语。
回国以后,在姨妈贺怡的鼓励下,李敏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让多年失去联系的父母俩再一次建立起了感情。
你的名字叫敏,可以叫做李敏
1949年的夏天,李敏见到了自己的父亲。那时候的李敏已经13岁了,在见到毛主席以后,她用一句非常蹩脚的中文叫了一声“爸爸”。
心里乐开了花的毛主席赶紧邀请中央几位其他领导人来做客,而且他还跟其他人卖官司,说自己给他们带了一个“洋娃娃”。
正在其他人一脸茫然的时候,贺怡带着李敏走了进来,然后毛主席笑着说:“喏!这就是我的洋宝贝,我的外国女儿!”
毛泽东听不懂俄文,李敏为了和爸爸沟通,每天都加紧学习中文。李敏学习的书房就在毛主席的办公室隔壁,她学习中文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直接跑到爸爸那里来问。
有时候李敏十分淘气,总是喜欢在毛主席的办公桌下面钻来钻去,会把毛主席逗得哈哈直笑。后来李敏会用中文和俄文夹杂着和父亲聊天,时间久了,父女俩也有了默契,毛主席也能听懂女儿的意思。
李敏要上中学了,毛主席觉得娇娇这个名字有一些不正式,决定要给她取一个学名了,没想到天真的李敏却说:“爸爸,我有名字,叫毛娇娇。”听完了李敏的话,毛主席哈哈一笑。
原来李敏的名字并不是她一出生的时候就起好的,而是在她从莫斯科回国,再一次回到毛主席身边后取的。
当时为了给李敏起名字,毛主席还特意翻看了《论语》,当看到《里仁》篇的时候,毛主席指着“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念给了李敏听。
那时候的李敏除了用两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父亲以外,对于爸爸说的话,她好像不太理解。然后,毛主席又耐心而和蔼地给女儿看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
毛主席从多方面分别解释了“敏”的诸多含义后,对李敏说:“你的名字就叫敏,叫做李敏。”
当李敏就十分好奇问毛主席为什么自己不像哥哥毛岸英、毛岸青一样姓毛,而是姓李呢?毛主席听了这个问题,耐心的给出了答案。
那时候为了革命需要,在陕北时,毛主席曾有多个化名,其中有一个就叫做李德胜,而这个名字是毛主席最喜欢的一个名字。
娇娃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
随着李敏的年龄不断长大,她到了该谈恋爱的年纪,认识一个名叫孔令华的小伙子。两个人曾经是同学,慢慢接触下来,发现兴趣十分一致。
李敏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将自己恋爱的事情告诉了父亲,毛主席听完后十分高兴,而且坚持儿女的婚事自己做主,大人不要干涉。
由于李敏十分单纯,对于孔令华的家庭情况不是特别了解,所以作为父亲的毛主席就一直跟李敏强调,还是要了解一下对方的基本情况。
没过多久,李敏就跟孔令华询问了他家的基本情况,然后跟父亲一五一十汇报了。毛主席在得知孔令华是孔从洲将军的儿子后,便说“好,好啊”。
后来,孔令华跟着李敏回到了家中,第一次在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那天,毛泽东见到李敏和孔令华,便放下了手里的书,让他们坐到自己身边。
毛泽东十分仔细地打量了一番孔令华,然后又看了看李敏,朝女儿笑了笑。李敏知道,父亲对孔令华是满意的,也同意让他俩交朋友。后来,李敏还带着孔令华去见了自己的母亲贺子珍,还跟着孔令华去见了他的父母。
1959年8月28日,李敏和孔令华在中南海颐年堂举办了一场简单的结婚。都说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毛主席虽然心中满是不舍,却也为女儿找到佳婿感到由衷的高兴。
酒席间,毛主席举着酒杯祝福女儿和女婿,更不忘叮嘱两人学习。后来,毛主席举着酒杯向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表示谢意。看着父亲如此高兴,李敏心里既难受又高兴,拉着孔令华一起举着酒杯走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此时此刻,李敏想要对父亲说些什么,但她心中的千言万语却像是被什么压住了,怎么也开不了口,只能眼中含泪地望着父亲。
毛主席也望着这个来到他身边十年的女儿,想着现在他的娇娃也长大了,终于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李敏特意让毛主席给孩子起名
婚后,毛主席让李敏和孔令华夫妇和他一起住在中南海。只要一有空的时候,毛主席就会到他们的屋里坐坐,与他们谈些学习上的事情,关照一下他们的生活,有空的话还会让二人陪自己到院里走走。
李敏生下第一个孩子不久后,毛主席就在百忙之中,抽空亲自去了医院看望了她。走进病房,主席看着躺在床上已为人母的女儿,思绪万千,不由感叹自己终于当上了外公。
李敏见父亲来看望自己,十分开心和高兴,趁机跟父亲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父亲能为孩子起一个名字。
历来给新生儿起名字都是一件大事儿,虽然李敏生下的孩子是毛主席的第一个外孙,但是毛主席觉得这个孩子毕竟是姓孔,名字由他来起实在是不合适。
毛主席看着一脸期望的李敏实在不好拒绝,于是就开玩笑说给孩子起名字是小孔家的权力,他不能随意剥夺了。
李敏早就猜到了父亲会这样说,所以提前就让孔令华与在沈阳的公公通了电话,而且还跟父亲强调是自己公公点名说孩子的名字必须要由外公起。
毛主席听了李敏的一番话后,先是一乐,然后还十分得意地说:“原来亲家公这么信任我,我责任不小,那么亲家公对于孩子的名字有什么要求呢?”
李敏一听父亲问道孩子起名的要求,赶紧说杨、柳、松、柏这些字最好不要用,还有虎、彪一类别人常用的也不希望出现在名字里,最好是能用马克思、列宁这几个伟人的名字中找一个。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特别喜欢松柏竹菊,他完全没想到当时这些字还没考虑好,就被亲家直接排除了,因此当面调侃说李敏的公公要求可真不低。
在思索了片刻后,毛主席说那就叫“继宁”吧,“宁”字既有安宁祥和之意,而且因为孩子是在十月出生,以后正好可以继承革命的事业,所以“继宁”有着继承列宁遗志之意。
毛主席的身边已经太久没有孩子的声音了,因此孔继宁的到来给毛主席的晚年生活增加了很多欢乐。
孩子出生后,毛主席工作累了,有空就会去看他的小外孙。他像所有老人一样,喜欢把孔继宁抱在怀里,逗自己的小外孙玩儿。
结语
后来李敏一家搬离了中南海,之后她很难见到父亲一面,而毛主席也未尝不是一直都在思想他的小娇娃。
有一次李敏去看望父亲,毛主席丝毫都没有掩饰,直接问到:“娇娇,你为什么不来看看爸爸,爸爸想你”。
承欢膝下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到了毛主席这里却成了奢望,由于当时的情况比较特殊,注定了他无法像中国普通老人那样,恣意享受家庭的幸福。
令人欣慰的是作为毛主席的外孙,孔继宁从来都没想靠着这个身份去为自己换取利益。无论是从能力还是人品来讲,孔继宁都十分优秀。
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没有辜负祖父当初对他的期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