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前一款为金文字形。后一款是现代字形,显示或不成,特制成图片。
说文未收录无字头,而有□字:亡也,从亡無声。
马叙伦,说文疑曰,此为有亡之亡,但经典多以亡字通用,易经止用无字。可知□字之作必属后起。这个后起字以亡無两字为构件,先来看無。
舞,甲骨文字形。这是个比较简约的字形,复杂一点的手持有更多玩意,一般认为無舞本是一字。無,像一人双手持羽毛或树枝起舞的样子,与祭祀和求雨有关,是舞的初文;后来加了表示左右两只脚的部件舛,才有舞字。
唐汉,无字来源于先民的舞蹈。手持松柏枝叶,围绕篝火边转边舞,最终要将手中的松柏枝叶投入火中;舞罢曲终,尽兴而手中空空,火熄而一切皆无。因而,舞蹈之无被引申表示有无之无。为区别词义,又另造舞字,表示跳舞。
李银,舞从夨从双手持有枝状物,当是手牵手或手持道具跳舞的样子。音源是巫,是巫师跳神的表现形式。舞之無义,指本无其事,而是凭空模拟;这道出了舞的本质,即运用肢体语言来模仿生活中的内容。金文或从大从二某,某即媒,当表声,即以舞为媒介来表现对所象事物的愿望,体现原始舞蹈的目的不只是娱乐,而带有求福或驱邪的巫术性。《说文》所指的奇字无,实际就是夨。
陈梦家,巫之所事乃舞号以降神求雨,名其舞者曰巫,名其动作曰舞,名其求雨之祭祀行为曰雩。庞朴先生说得简洁:巫以舞事無。由此看来,無不是没有,更不是虚空,而是大有,虽然无形无象无声,却是主宰万物的神灵。《说文》把無训为丰,不是没有道理的。
再来看亡字。
甲骨文字形,前一款为有,后两款为亡。周春兰说,有的缺失或不全,就是亡,于是造字者用它的左半边或右半边来表示,这也蕴含着有亡的一种原始的对立。粤语的冇(mǎo)字里边缺两横,即表示所失者所未有者,这是亡的最初含义。
亡,说文,(亾/亡)逃也。从入从乚。段注,会意,谓入于曲隐蔽之处也。
薛俊武,甲骨文的亡是匕的初形,郭沫若说:匕本柶之形,女阴似之故名女阴为匕,这已是无可辩驳的定论。甲骨文另一款字形亡,是甲骨文时代的無字,是从代表女性和女阴符号匕的形状演变而来的。演变的理趣是给向左的匕加一道竖杠——休止符,其标意是与男性不同——無。用作有无之無的,因为那个时候無尚未造出。
说文未收录无字,却收了一个奇字:
说文,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說:天屈西北为无。元的一撇上通而成无。天的西北一角弯曲即无,无,具有仅次于天的意思。段注,孝经纬文,言人之精灵所感,上通元气寂寞。引之者证莫为虚无也。正本元字作无,谓虚无寂寞。
孔广居曰,二象地也,人死而葬,则无矣。故从人在地下。
林义光曰,无,通元屈天,其说皆凿。从人,二者厚之象,拥蔽之使无所见也,无所见则谓之无矣。
造字之法,表示有好像容易些,怎么表示无呢?前面讲虚,用两个山头,夹一个空谷,以实衬虚。同样道理,有无对举也能显示无:匕没有男根表示无;曲终火熄,手中空空,一切皆无;舞蹈凭空模拟表示无;人死葬地下也是无;隐蔽不见也是无。没有、终结、凭空、消亡、不见等等都是无。
无的这些意蕴,再加上巫以舞事無的神灵,还有天屈一角之天意,遂有老子无有入无间这样别具一格的无为之思,其丰富和深邃岂是下一个定义所能涵盖和企及的!
为您链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3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