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早期物质文明的进程,从原始氏族社会以渔猎为主的生产方式为起点,发展到以陶器为标志的早期农业文明,再跃进到以冶金为标志的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经过了三次大飞跃。"陶""冶"二字,充分蕴含了华夏文明的光辉历程并可将人们引进远古的社会生活场景中去。
英语中 China 一词既指中国,又指瓷器。元代前后中国的美妙瓷器成了欧洲宫廷及贵族们的奢侈品,倾倒了西方人。而瓷器就是由远古陶艺发展而来的极品。《说文》:",瓦器也.…..古者昆吾作甸。"昆吾是什么时候的人呢?《吕氏春秋·君守》有"昆吾作陶"句,"陶"为"淘"的后起字;高诱注:"昆吾.…..为夏伯,制作陶冶,诞埴为器。"昆吾应为夏朝时人,夏朝是远古三代之初期,正是华夏有文字记载历史的起点。在《说文》瓦部、缶部字中保留着大量陶器名称,可见它在古人生活中的地位。"瓦"字本义是"土器已烧之总名",该部的"甑""甑""瓯""瓮""瓶"等字古书中常见。现代汉语中仍有"瓮""瓯"等陶器制品用字,成语"高屋建瓴"仍保存着"瓴"字。缶部字中,除"缸"字仍为现代陶器名外,有"瓶"的异体字"缺";现代汉语常用字"缺",本义指"器破也",所以从缶表义。中国考古发掘的古代文化遗址,陶器及其碎片成了最重要的文物,在距今约六千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可见谷壳压痕的土器,河姆渡遗址还出土盛有米饭的陶甑。到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夏代,已是陶器成熟并渐次进入青铜时代"冶"的阶段,至秦王造兵马俑,陶艺已有两三千年历史。高诱注"昆吾制作陶冶",接下来说"诞埴为器",应是专指制陶,"诞埴"是加工黏土作器的意思。"冶"是冶炼金属,应稍晚才产生。
《说文》:"冶,销也。"段玉裁注:"销者,铄金也。"因此,销、铄是同义词,冶与炼是同义词,《说文》:"炼,铄治金也。"(治或作冶)四词都与熔化金属有关。在古汉语中,"金"字不是现代汉语"黄金"之义,而是所有金属的总称。《说文》说:"五色金也。"中国的冶炼技术以青铜时代最为著名,现存的商彝周鼎向世人讲述着昔日的辉煌,让海外宾客咋舌;西安临潼博物馆的秦始皇时代铜车马,其工艺之精湛,令今天的能工巧匠自叹弗如。在《春秋》三传、《战国策》等作品中,国与国之间或人与人之间常有"赐金"的习俗,动辄"百""千",主要指铜或铁,可见它们在当时的流通及使用价值、财产功能。
在原始部落遗址博物馆中,人们可以看到初期的陶器制品及其碎片;而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则可系统参观到由陶器到瓷器的整个演进过程,体味五千年文明史。博物馆的青铜器主要是从商周到秦汉时期的文物,从铜器名称的演变中,可体味时代的变迁。如古代青铜酒器有角、觚、蝉、觥、皆从"角"表义而形状亦相关,说明其早期是兽角制成;青铜酒器还有疊、縛,青铜食器有鬲、甑,又从"瓦"或"缶"表义,说明铜器产生之前是陶器产品;食器中的簠、簋从"竹"表义,则说明其最早为竹器;还有大量从"皿 I "表义的,则各种原料的可能都有;而直接从"金"表义的,则多半是青铜时代的产物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30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