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字取名忌讳?轶字一般人用不起!

通一字如修一路

——《论语通义》文字基因法示例

崔自默20230502

轶字取名忌讳?轶字一般人用不起!

“忍”,另见“小不忍,则乱大谋”(15.27)。

“忍”,《说文》:“忍,能也。从心,刃声。”

忍:能(1.7)、耐、受(10.16)、守(8.13)、容、坚(9.11)、强、承(12.2)、奉、任(8.7)、行、宽、克、制、让、狠、残、凶、悍、暴、罪、恶、暴、虐、猛、违。

《诗?大雅》:“维彼忍心,是顾是复。”

忍:安于不仁曰忍。

“刃”[rèn],异体字“刄”,通“仞、纫、韧”。《说文?刃部》:“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段注:“刀鋻也。‘鋻’,各本作‘坚’,今正。《刀部》曰:‘,刀劎刃也。’《金部》曰:‘鋻,也。’郭璞《三仓解诂》曰:‘焠作刀鋻也。’”

刃:韧、纫、仞(19.23)、坚(9.11)、锋、利(4.2)、砺、磨、杀、裁(5.22)、割(10.8)、制、作、满。

《管子?侈靡》:“智运谋而杂橐刃。”

“鋻”[jiān、jiàn],《说文》:“刚也。”《广韵》:“古贤切。”《集韵》:“经天切,并音坚。义同。”《六书故》:“淬刀劒刃,使坚也。”

鋻:刚、利(4.2)、剑、坚(9.11)、硬、强、

“剑”见“俭”(1.10)。

元包经》“夬鋻之喆”,《传》:“行之直也。”

“讱”,《说文》:“顿也。从言,刃声。”《广雅》“讱,难也”。

“顿”见“纯”(3.23)。

讱:讷、顿、钝、拙、难(2.8)、缓、惮(1.8)。

“讱”,知行难则言难,缓而顿,即“讷”,“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24)。

讱:《荀子?正名》?“非是者谓之讱”。

在上为讱,在下位讷。

“讱”,出言钝拙,迂回屈曲,“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12.20);反之,“欪”,欠思考,呵斥咆哮,不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5.15)。

“誝”

“讱”,类?“誝”(ān),语不决,留余地,不可要挟期许。“毋必”(9.4),行不“必果”(13.20)。另,“慢令致期谓之贼”(20.2)。

咄咄逼人,绞窒伤人。“直而无礼则绞”(8.2),“恶果敢而窒者”(17.24)。

欪 [chù],《说文?欠部》:“咄欪,无慙也。一曰无肠意。从欠,出声。”段注:“咄欪,此叠韵,古语也。无慙,一曰无肠意,‘无肠’犹无心也。按,《广韵》云‘诃也’,盖谓同‘咄’。”

“咄”[duō],《说文》:“咄,相调也。”

*

讱:通“认(認)”。“忍”(3.1)。

“认(認)”,《说文》无。《韵会》:“認,与訒通。”《玉篇》:“识认也。”《增韵》:“辨识也。”

认:识(7.2)、讱、证(13.18)、许、谨、记、让、允、可、明、准、确、定、辨(12.10)、别(2.7)、定、分、同、取(3.2)、纳(20.2)、受(10.16)、就、透、领、承(12.2)、招、接、担、当、应、仞(19.23)、仍(11.14)、作、供、任(8.7)、凭。

即,忍言曰“認”、“讱”。参“驷不及舌”(12.8)。

能忍,为刚。能忍,故讷。“刚毅、木讷,近仁”(13.27)。

《前汉?儒林传》孟喜因不肯仞。

《荀子?正名》:?“外是者谓之认。”

不讱,得理不让人,“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5.5)。

“仁者,其言也讱”,“讱”其言者,仁也,若车轮之有“轫”。

“轫”[rèn],《说文》:“轫,碍车也。”

不轻易出言,“以约失之者鲜矣”(4.23)。

“讱”类“韧”。

“韧”[rèn],异体“肕、靱、靭”。《说文》:“柔而固也。从韦,刃声。”

韧:柔、固、坚、忍、劲、

“韧”:“柔而固”,类刚毅、木讷。

“利”,《说文》:“利,铦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

“铦”(xiān、kuò)见“舌”(12.8)。

“利”字古文左“禾”右“勿”(“刎”初文)或“刀”。

利:锋利,反义“钝”。“必先利其器”(15.10),“恶利口之覆邦家者”(17.18)。

利:利益。“放于利而行,多怨”(4.12),“小人喻于利”(4.16),“子罕言利与命与仁”(9.1),“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3.17),“见利思义”(14.12),“因民之所利而利之”(20.2)。

利:铦、锋、刃、剑、砺、用、益、吉、理、故、则、便、好、和、合、宜、惠(4.11)、顺、快、爽、畅、通、达。

“快”见“喜”(4.21)。“剑”见“俭”(1.10)。

《孟子?离娄下》:“故者以利为本。”“故”,参“温故而知新”(2.11)。

*

“驷不及舌”:舌之铦利。“利”(4.2)。

扬雄《太玄·饰》:?“舌聿之利,利见知人也。”

“舌聿之利”:刀笔厉害。。。

“舌”,本作“”。《说文》:“在口所以言也,别味者也。从干、从口,干亦声。”段注:“口下曰‘人所以言食也’,口云‘食’,舌云‘别味’,各依文为义。‘舌’‘后’字有互譌者。……干,犯也。言,犯口而出之;食,犯口而入之。”《释名》:“舌,卷也,可以卷制食物,使不落也。又:舌,泄也,舒泄所当言也。”“干”(2.18)。

舌:口(5.5)、言、语、辞、恬、甜、舐、卷(15.7)、泄、兑。

“”[guā], 隶变为“舌”。

“恬”[tián],通“甜、沗”。《说文》:“恬,安也。从心,甜省声。”“甜”见“甘”(17.21)。

恬:安、愉(10.5)、薄、平、夷、和、静、谧、坦、澹、淡、漠、逸、适、闲、舒、泰、旷、柔。

“忝”“沗”不同。

“沗”[hóng、pāng],古同“霟”,后讹为“添”。《字汇》:“即字,与忝别。增之沗从水,忝辱之忝从心。”

沗:霟、滂、增、添、加。“滂”见“谤”(19.10)。

《荀子?富国》:?“轻非誉而恬失民。”

《后汉书?班彪传》??“恬愉无所好憎也”??

《淮南?原道》:?“恬愉无矜。”

“恬”:嘴甜。“巧言令色,鲜矣仁”(1.3、17.17)。“恬愉”之极则近偷惰,佞而不仁。参“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5.5)。

“括”[kuò、guā],通“刮”。《说文》:“括,絜也。从手,舌声。”

括:絜、束、约、总(14.40)、揔、搜、统、终(1.9)、结、束(5.8)、包、囊、容、概。

“刮”[guā],异体“劀”。《说文》:“掊把也。从刀,舌声。古八切。”《广雅》:“刮,减也。”

刮:剥、削、搜、掠、攫、损(2.23)、减、夺。

“搜”见“廋”(2.10)。“削”见“冶”(5.1)。

“铦”[xiān、kuò、guā、tiǎn]:通“括、恬、锬”,《说文》:“锸(臿)属。从金,舌声。”《博雅》:“断也。”《扬子·方言》“銛,取也”,《注》:“谓挑取物也。音忝。”

铦:利、剔、剑、锬、锋、锨、锸、鉏、锹、锄、断、愚、挑、拣、断。

“锸”[chā],《说文》:“锸,郭衣针也。从金,臿声。”

“臿”[chā],《说文》:“舂去麦皮也。从臼,干所以臿之。”

汉书·贾谊传》“莫邪为钝兮,鈆刀为銛”,《注》:“晋灼曰:‘世俗谓利为銛。’”

“锬”[tán、xiān],同“铦”。《说文》:“锬,长矛也。”《方言》:“锬谓之铍。”《集韵》:“思廉切,同铦。利也。”

“铍”通“颇”,见“皮”(3.16)。

“?”[rán、tān 、tiàn],同“舑、舕、舚”《广韵》:“舌吐也。”《集韵》:“舚?,吐舌貌。”

?:舑、舚、舕、?、舑、舓、舐、舔、忝、咂、吮、吐。

“舔”[tiǎn],同“舔”。《康熙字典》:“《篇海》:他点切,音忝。以舌舔物。”

“忝”[tiǎn],通“”。《说文》:“忝,辱也。”

忝:羞、辱(1.13)、耻、愧、幸、腼、腆、贪、诱、钩、引、探、掭、挑、拨、逗、取。

《诗·小雅·小宛》:“无忝尔所生。”

《书·太甲上》:“辟不辟,忝厥祖。”《传》:“忝,辱也。”

“掭”(tiàn):挑、拨。

“餂”[tiǎn] ,古文“甛”,同“甜、舔”。《韵会》:“钩取也。”《正韵》:“他念切,音掭,义同。”

《孟子》:“是以言餂之也。”

“栝”[kuò、guā、tiǎn],同“桰”。《说文》:“栝,炊灶木。从木,舌声。”《类篇》:“木杖也。”箭栝:箭末扣弦处。

“錍”[pī],古同“鈚、鎞、钗”。《说文》:“鈭錍,斧也。”《博雅》:“錍谓之銛。”《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注》:“今之錍箭是也。”《扬子·方言》:“凡箭簇胡合嬴者,广长而薄镰,谓之錍。”《广韵》:“鈚,犁馆别名。”

“絬”(xiè),古同“亵”,见“亵裘长”(10.6)。

*

“爽”[shuǎng、shuāng],通“霜”

爽:明、明、亮、凉、霜、清、朗、畅、昌、开、阔、疏(4.26)、舒、适、喜(4.21)、快、夬、缺(18.9)、决、列(16.1)、烈(10.25)、别、差、失、错、违、背、乖、舛、杰、豪、直。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喜”,《说文》:“乐也。从壴、从口。”

“壴”[zhù],《说文?壴部》:“壴,陈乐,立而上见也。从屮、从豆。”段注:“谓凡乐器有虡者,竖之,其颠上出,可望见。……‘从屮、豆’:豆者,竖也;竖,坚立也。豆有骹而直立,故侸、竖从豆。壴亦从豆。屮者,上见之状也。艸木初生则见其颠。故从屮。”

“壴”或同“岂”(7.34),康乐凯旋情状。

“豆”,字义见“礼”(1.12)。

“虡”[jù],或“簴”。《说文》:“云钟鼓之柎也。”

《诗?大雅》:?“虡业维枞。”《传》:“植者曰虡,横者曰栒。” 《尔雅?释器》“木谓之簴,所以挂钟磬”。

喜:乐(1.1)、康、(2.20)、叹(9.11)、欢、欣、笑(3.8)、好、兴、爱、悦、怡、愉(10.5)、快、慆、恺、凯、陶、庆、贺、熙、薄(8.3)憙、嬉、兴、盛。

“怡”见“殆”(2.15),“慆”(tāo)见“蹈”(15.35)。

*

“快”[kuài],《说文?心部》:“快,喜也。从心,夬声。苦夬切。”

快:喜、乐、兴、迅、速、将、直、爽、利(4.2)。

“夬”(guài)见“缺”(18.9)。

“疏”[shū],《说文》:“疏,通也。从?,从疋。”

“?”[liú],同“旒”。《集韵》:“与旒同。旌旗之旓也。”《广雅》:“天子十二旒至地,诸侯九旒至轸,大夫七旒至毂,士五旈至肩。后又或作斿游。”

“旒”[liú],《玉篇》:“旌旗垂者。”

“旓”[shāo],旌旗旒带。《玉篇》:“旌旗之斿。”“斿”(liú、yóu)见“游”(2.7)。

疏:通(17.21)、浇、清、浚、瀹、涤、治、理、梳、剔、除、畅、整、开、分(8.20)、离(16.1)、殊、析、松、远、跃、散(19.19)、撤、布(10.7)、希(5.23)、稀、少、失(1.13)、缺(18.9)、微、粗、糙、草、薄、率、笨、刻、木、介、迂、荒、旷、大、空、虚、豁、朗、利(4.2)、爽、明、宽(3.26)、阔、妄、忘(7.19)、忽(9.11)、略、越、怠、慢、懒、惰、画(6.12)、彻(3.2)、退、去、野、鄙、俗、菜、固、陋、涩、漏、遗、生、外、异、间、简(5.22)、绰、纾、缓、解、释、引、弛、条、陈、述、记、注。

“纾、舒”见“予”(3.8)。“缓”见“纵”(9.6)。“殊”见“诛”(5.10)。“浇”见“尧”(6.30)。

“疋”[shū],与“足”同源。《说文?疋部》:“疋,足也。上象腓肠,下从止。《弟子职》曰:‘问疋何止。’古文以《诗?大疋》字,亦以为足字。或曰:胥字。一曰:疋,记也。”

疋[yǎ]:通“雅”,与“夏”省体混讹。疋:雅、正、规、范、素、常、向、记。

疋[pǐ],同“匹”。

“疏”[shū],《说文》:“疏,通也。从?,从疋。”

“?”[liú],同“旒”。《集韵》:“与旒同。旌旗之旓也。”《广雅》:“天子十二旒至地,诸侯九旒至轸,大夫七旒至毂,士五旈至肩。后又或作斿游。”

“旒”[liú],《玉篇》:“旌旗垂者。”

“旓”[shāo],旌旗旒带。《玉篇》:“旌旗之斿。”“斿”(liú、yóu)见“游”(2.7)。

疏:通(17.21)、浇、清、浚、瀹、涤、治、理、梳、剔、除、畅、整、开、分(8.20)、离(16.1)、殊、析、松、远、跃、散(19.19)、撤、布(10.7)、希(5.23)、稀、少、失(1.13)、缺(18.9)、微、粗、糙、草、薄、率、笨、刻、木、介、迂、荒、旷、大、空、虚、豁、朗、利(4.2)、爽、明、宽(3.26)、阔、妄、忘(7.19)、忽(9.11)、略、越、怠、慢、懒、惰、画(6.12)、彻(3.2)、退、去、野、鄙、俗、菜、固、陋、涩、漏、遗、生、外、异、间、简(5.22)、绰、纾、缓、解、释、引、弛、条、陈、述、记、注。

“纾、舒”见“予”(3.8)。“缓”见“纵”(9.6)。“殊”见“诛”(5.10)。“浇”见“尧”(6.30)。

“疋”[shū],与“足”同源。《说文?疋部》:“疋,足也。上象腓肠,下从止。《弟子职》曰:‘问疋何止。’古文以《诗?大疋》字,亦以为足字。或曰:胥字。一曰:疋,记也。”

疋[yǎ]:通“雅”,与“夏”省体混讹。疋:雅、正、规、范、素、常、向、记。

疋[pǐ],同“匹”。

“希”,异体“?”,同“睎”(xī),《说文》:“睎,望也。从目,稀省声。海岱之间谓眄曰睎。”《方言》:“睎,眄也。东齐青徐间谓眄曰睎。”

希:睎、稀、望、观、眺、眄、盼(3.8)、怀、慕、谋、求、冀、期、企、图、仰、迎、静、寂、奇、罕(9.1)、疏(4.26)、落、少、淡、轻(5.26)、薄(8.3)、释、寡、鲜、止、散、松、弛、弱、施、极、很。

“希”:“稀”本字,《说文》:“疏也。”《徐曰》:“当从爻从巾。爻者,希疏之义,与爽同意,巾象禾之根茎。至于莃晞皆当从稀省,何以知之,说文无希字故也。”

希:细葛布,通“絺(chī)”(10.6)。

“稀”,《说文》:“稀,疏也。”

稀:疏(4.26)、松、弛、施(2.21)、浇、淡、罕、奇、烂、碎、薄、缺()、爽、。

“浇”见“尧”(6.30)。

“缺”,《说文》:“缺,器破也。从缶,决省声。”

缺:阙(2.18)、破、毁(15.25)、残(13.11)、伤(3.20)、损、决、坏、空、乏、劣、少、欠、逸、遗、失、佚、轶、爽、漏、憾。

“破”见“皮”(3.16)。“乏、劣”见“泛、力”(1.6)。“爽”见“利”(4.2)。

“决”(決),通“抉、诀、赽”。《说文》:“决,行流也。从水,从夬。庐江有决水,出于大别山。”“”

决:缺、空、窍、诀、绝、裂、隙、缝、裁、分(8.20)、别、判、断、折(12.12)、破、坏、快、疾、骤、起、赽、疏、通、议、定、抉、挖、掘。

“快”见“喜”(4.21)。

“抉”,双手为捧,单手为抉。

“夬”[guài],古同“叏”。《说文》:“夬,分决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2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