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呢?充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女孩!

始“崇”归“充” 终如一

——论蛇巴人“充”国号的文化内涵

张万福

一、西周朝分封,始有诸侯国名称出现

考古研究认为,夏王朝时期的国家形态为一种部落联盟。部落联盟是一种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形式,没有地域概念,只有国家才有地方区域的概念。

夏王朝,由于没有充分的文化史籍查考,人们也才说:夏,到底是不是一个国家,其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而殷商则不同,由于甲骨文的存在,人们知道:殷商时期的国家形态,是一种古国与方国的联合体,或称为“方国联盟”。此时,虽然一些较大的方国,已经有了一些完善的国家管理机构,如《尚书·牧誓》中提到的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而更多的方国,则还处于一种国家的早期状态或氏族部落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夏、商时代,大多数华夏族群,应该只有族群与族群之间,以示区别的某种符号或姓氏,而非有正式的国家名称。

中原史有记载的诸侯国名称,应该是在周武王分封之后。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取得推翻商纣王的胜利后,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对五类人,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进行分封,以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封给亲族与功臣,建立拱卫镐京的诸侯国。

这五类人是:1、周王室亲族:这类人以姬姓贵族为主。《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2、重要功臣:《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被称为“文王四友”的开国功臣南宫适(括)、散宜生、闳夭、太颠等功臣也得到了分封赏赐。3、先代贵族:宋国,为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国等。4、古代圣王后裔:《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5、原有的少数重要方国:对殷商时期,已经存在的方国,加以承认,如蜀国、庸国等。

据文献记载:西周初,较为集中的分封大致有三次:一次是在武王伐纣之后,周王朝建政初时;二次是在周公摄政与成王亲政之时;三次是在康王在位之时。

经过实际封国、名义封国、泛诸侯服国三次分赏封侯后,史有后来一千二百多个诸侯国以及一些地域名称出现。

由于,被分封的诸侯领封后,一般还要将自己的领地分封给他的子弟和功臣。经过275年之后,到西周末期,中原各地的诸侯国星罗棋布。此时,通常说有3000多个诸侯国。《管子》一书甚至还说有万国之多。

“万邦来朝”说的就是周天子居于镐京,接受中原各地诸侯国前来朝拜、纳贡时的情景。

二、中原部分诸侯国名称的变迁

从公元前1046年距今,虽然3000多年过去了,但今天在中原大地,我们仍可以找到当年一些古国封邑的名字。

如周武王把曲阜分给弟弟周旦,称作鲁地。把营丘封于姜尚,称作齐地。后来齐国在姜尚的治理下,得到很好的发展,原来的都城营丘在扩建中,因城东紧临“淄水”,遂改名临淄。今天曲阜与临淄所在的胶东半岛,又被人们称作:齐鲁大地

“文王四友”之一的散宜生,在文王西伯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时,他进谏武王姬发,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通过殷商权臣费仲尤浑游说商纣王,赎出了文王。后又辅佐武王灭商。

散国,在今陕西宝鸡市秦岭北麓大散岭一带,系散宜生的封地。因秦岭山势在此有所中断,与自西而来的陇山之间形成一隘,便在此设下一关,并将散氏的姓,作为此关隘的名,称“大散关”。 散国,险据大散关,在西周时替王室镇守西疆,在历史上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其后,散国也成为后世散姓的由来。

西周中叶时,周昭王、周穆王为巩固对南方疆域的控制不断向淮夷、于越、荆楚用兵。为了夺取用以制造兵器装备的“铜”资源与保护南征通道,又把一些姬姓兄弟叔侄从山西、陕西移封到淮水上游和汉水中游地带,建立起随、蔡、蒋、唐、息等数十个封国,组成一个庞大的封国集团,史称“汉阳诸姬”。这些封国名许多也已成为今天的地名。如西周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括)的封地随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当年的随国故地,既是现今湖北省随州一带地区。

周武王的弟弟周度的封地蔡国,在进入春秋时代之后,国势不振,很快落入楚国的势力范围。到了公元前6世纪,蔡国先为楚灭,而后又幸运地异地复国。这样今天河南省驻马店市里便出现了“上蔡”“新蔡”两个县名。

息国,即河南息县(今属信阳市)。春秋早期,楚国灭了息国与申国(今河南南阳),在两国募集了大量士卒后,又将兵刃转而指向晋国。没想到的是在“城濮大战”中,晋国以弱胜强,将其打败,让楚国元气大伤。

杞国,系大禹之后夏朝王室后裔的封地。“杞人忧天”说的正是它。今天河南开封市下辖的“杞县”就来源于当年的“杞国”。

郑国(今陕西华县东)是西周晚期产生的诸侯国,周宣王姬静异母的弟弟郑桓公是第一任君主。周幽王在位时,郑桓公身为皇叔,在镐京担任司徒。他见“王室将卑,戎狄必昌”,只好替自己家族留一条退路,将其国民迁徙到东虢国(今河南荥阳一带)和郐国(今河南嵩山一带)之间,再建新邦,仍然称“郑”,于是就有了“新郑”这个地名。

如今河南的邓州市,是原来的“邓国”。春秋早期,楚文王起兵攻打申国,途经邓国。邓国是楚国的邻国,灭邓比灭申更方便。但楚文王的父亲楚武王有一位夫人是邓人,故邓王觉得楚国不会对他下手,于是放任楚军过境。可是,楚文王袭申凯旋时,在回师的路上,还是灭了邓国。

春秋晚期,吴、越两国兴起。当年,吴军攻陷楚国的郢([yǐng ])都,并北上打败齐国,与晋国争当盟主,一时所向无敌。谁知不久后,吴为越所灭,越王勾践又成为新霸主。当时,吴国都城在江苏苏州,越国都城在浙江绍兴。今天苏州吴中区,绍兴的越城区,即是由吴国、越国两个国名而来。

三、巴蜀充国、充国县南充地名的演变

巴蜀盆地在1万年以前,即进入新石器时代。1981年以来,人们对阆中兰家坝、朱家山、灵山等多处文化遗址的发掘中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在阆中活动的遗迹十分明显。在兰家坝遗址中,在“距江面20米,长约100米,宽约100米。在冲沟和江畔断面上,尚有遗物暴落出来……陶器、罐、釜、杯、缸、器盖钮、石器、斧、杵等大量属于新石器晚期的文化层” 。2017年4月26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过对阆中“灵山遗址”出土的三孔石刀和山顶獠祭台遗迹研究后认为:阆中有据可考的历史至少距今4500至5000年。

巴蜀盆地约在4000年前,即出现了早期的城市。

炎黄时期,蜀人部落由岷江上游一带迁徙至盆地西部平原。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古蜀国杜宇王朝建立,定都于鱼凫。其时,杜宇王朝向周边国家发动兼并战争,其势力基本覆盖了大半个巴蜀盆地。

而在盆地东部,源于荆楚之地以白虎为图腾的巴氏五姓族人(虎巴人)在廪君的带领下,沿长江逆流而上,与世居大巴山、渝水一带,以龙蛇为图腾的伏羲后裔(蛇巴人),在今大巴山一带建立了初具国家形态的部落联邦方国。

大巴山古称“蛇山”,常有巨蛇出没。人们因地缘环境而崇蛇,称蛇为“巴”。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蛇巴人繁衍不断,由于其体格壮实,生性勇猛,在历史上多次王朝更替的重大征战中,这些蛇巴人所向披靡,勇猛善战,而成闻名天下的勇武之师。

公元前1046年,巴国参与周武王发动的“牧野之战”。在战斗中,来自阆中的蛇巴人将士们一手持长矛或短剑,一手持板楯“彭排”,冲锋在前,勇不可当。商殷军见状,疑为天神,而兵败山倒,终致覆灭。

此时,来自阆中一带的蛇巴人与来自江州的虎巴人虽各有属于自己的部落方国。但周武王立朝后,所分封的宗姬巴国,系“汉阳诸姬”之一。宗姬巴国进入川东峡江地区后,虎巴人成为巴国的主体,蛇巴人即处于从属地位。

在虎巴人统治的巴国内部,蛇巴人系被奴役者,由此,两者之间的矛盾犹如水火。历史上,蛇巴人与虎巴人的矛盾与斗争从未消停过,致使两者最终分道扬镳,走向分离。

公元前588年,尚蛇巴人摆脱江州尚虎巴人的控制,在大巴山及渝水一带,以阆中为都城,自立充国,计传十四代王。

在长达二百七十一年时间里,充国仰仗其盆地内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渊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等,而成为盆地内三个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但在其后的二百七十余年时间里,江州的虎巴人一直对充国实施围剿打压。直到公元前316年,其借助秦人的力量才灭了充国。为阻断充国遗民对前朝的记忆,秦王对其历史文献、文字典籍进行了彻底焚毁,致使充国这个曾经在巴蜀盆地盛极一时的国家,也被历史淹没。

公元前316年,秦再顺带灭了巴国后,在盆地设置巴、蜀二郡,推行郡县制。原来的充国都城即变成巴郡守所在的阆中县城。

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曾经的“充国”离我们越发渐行渐远。但部分学者在一些重大的学术交流中,仍会大谈曾经充国创造的辉煌。

2022年7月28日,李后强在“世界丝绸源点.博鳌国际峰会”上,论述《三星堆丝绸可能来自嘉陵江中段南充》时说:“上古时代,出生于嘉陵江盐亭嫘祖开启了育蚕治丝之先河。古代盐亭属于充国”。“‘丝绸之母’嫘祖是人工养蚕第一人,两个儿子都在巴蜀,故乡盐亭古时属于南充(古充国),李白的老师赵蕤撰写的《嫘祖圣地》”对其生平有记载。

细心的人们发现,在西汉当年有关的历史文献中,也存有“充国”的不少文字。

四川郡县志》载:公元前206年“汉高帝入关……,天下既定,袭秦封建郡县之制,蜀仍置巴、蜀二郡”。“充国故城在西南九十四里”等。

《汉书·高帝纪》云:“汉王王巴蜀四十一县”。但因史料湮灭,今天人们所查阅到的仅有十九县。《太平寰宇记》在记叙果州的文字里说:“安汉县也亦充国之地。”这一说法在《舆地纪胜》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安汉县系刘邦于公元前201年统一全国后,为纪念纪信荥阳诳楚,舍身安汉而设置。这说明充国在秦王朝时,就已经是当时巴郡中的一个县了。

据此可认为,充国县,在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之前,即刘邦王巴蜀汉中时,就已经属于四十一县之一。

《四川通志》卷三载:“汉置充国县,属巴郡。后汉因之;初平四年(193年),分置南充国县。”东汉献帝时,充国县复分为南充国县和西充国县后,人们在有关史料中,就很难发现有关“充国”与“充国县”的记载了。

如东汉建安六年(201年), 益州牧刘璋分巴郡置巴西郡巴东郡,巴西郡所辖的县域是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8县;蜀后主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巴西郡所辖的县域是阆中、西充国、南充国、安汉4县 ;晋太康中,巴西郡所辖阆中、苍溪、岐惬、汉昌、宣汉、宕渠、平州、安汉、南充国、西充国10县 ;李雄建兴元年(304年),巴西郡所辖阆中、苍溪、岐惬、平州、安汉、南充国、西充国7县等等。

四、蛇巴人“充”国号的文化内涵

蒙文通说“古时的巴蜀,应该只是一种联盟,巴、蜀不过是两个霸君,是这些诸侯中的雄长”。“古代巴蜀区域内既是有百多个小诸侯存在”。

炎黄时代,盆地内濮人居多,阆中渝水一带的濮人一直是属于蚩尤统领下的部族。但在与炎黄二帝的争霸中,蚩尤战败消亡,其部落族人归并到炎黄部族中

夏王朝时期,由于禹的出生地在汶山石纽,石纽之北百余里为崇山,夏禹所统领的部族就被称为:崇人。因此,阆中的蛇巴人在此时也被称为:崇人。

阆中、渝水一带的崇人(蛇巴人)族群悠久,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炎黄时期,称濮人;夏禹时,称崇人;殷商时称:巴人;两周朝时,又称“板楯蛮”;秦汉时,又演变为“賨人”或“七姓蛮”。

为什么叫:“賨人”?

“賨人”,是秦汉时期,人们对享受朝廷特殊赋税待遇的蛇巴人的一种特定称呼,

由于蛇巴人在阆中自立“充国”,导致虎巴人与蛇巴人两者矛盾更加尖锐。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6年),虎巴人终于借助秦人的力量灭了充国。由此,本来就有世仇的双个部族,仇恨更大更深。公元前314年,当秦军再反手剿灭巴国后,在长达三十余年时间里,虎巴人一直抵制秦人统治,而蛇巴人却并没有给予支持配合,反而与秦人联手对虎巴人进行打击。

秦昭襄王“以夷制夷”,利用虎巴与蛇巴的矛盾,募集阆中一带的蛇巴人,平定了虎巴人的起义。蛇巴人由此受到秦王高度信任。

公元前308年与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领在阆中渝水一带招募的蛇巴人士卒伐楚。在攻打楚黔中的战斗中,蛇巴人骁勇善战的作风,再次得到充分展现,最终使秦军完全占领黔中。此后论功行赏,秦王即对有功将士给予每口每年只缴纳三分之一税赋优待。北魏崔鸿在《十六国春秋》中说:“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薄赋其人,口岁出钱四十,巴人谓赋为賨,遂因名焉”。

賨人,由此始生。

秦亡后,在楚汉战争中,阆中人范目带领“七姓”蛇巴人,突入关中,袭取三秦。为西汉建政立下头功。为此,刘邦也比照当年秦王对蛇巴人给予赋税优待。这种税赋就叫“賨赋”。

为什么称“賨赋”?就是因为先有一个叫“崇”的族群,与先有一个叫“充”的国家存在。

这个“賨”的名称,不仅源于上古时代的夏“崇人”,也源于曾经的故“充国”。

但在充国灭国700多年后,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出现:“'宕渠盖为古賨国,今有賨城、卢城”等字句后,“賨国”横空出世。但仔细研究分析有关历史,本文认为:在中国几千年的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賨国”出现过。公元前300年左右,“賨人”这个称呼出现时,强秦独大,正横扫六国,强推郡县制。賨人已没有任何条件,在任何地方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有关宕渠县(今渠县)土溪镇城坝村系古賨国都的说法,实不可信。

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说的“賨国”,实为“充国”,真正的“充国都城”正是今天的阆中古城。

《左传·昭公九年》曰:“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有水流,必有其源头;有草木,必有其根本。曾经的夏“崇人”,既是“充”国号产生的的肇始之端,也是后来“賨人”称呼产生的根本源头。

“賨钱”、“賨赋”,实为“充钱”、“充赋”。它饱含着充国故地的百姓对故“充国”的无限怀念,浸透着人们对故“充国”的无限思念之情!

先前的“充”,与后来的“賨”,这两个字与“崇”字读音如此相近相同,这实际是蛇巴人在向天下昭告:江州虎巴人炫耀自己是“汉阳诸姬”之一,但在“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中,其当年被周王封为第四级的子国,称:巴子国,这个等级其实是很低的。

而阆中渝水一带的蛇巴人是远古人祖伏羲的后裔,是大夏禹皇部族的后人。“崇人”与“充人”,其种属,比虎巴人更优良;其血脉比虎巴人更纯正、更高贵!

从炎黄时代,阆中渝水一带的濮人被称为“崇人”算起,时间过去了4720年;

从战国中期,蛇巴人在阆中自立“充国”算起,时间过去了2612年。

“充”,是“崇”的谐音,“充”是由“崇”演变而来的。今天的“南充”、“西充”是由当年的故充国、充国县析分而生的。

从“崇”到“充”,它饱含着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与辉煌历史。作为大夏禹皇的后代子孙,对此应该万分珍惜。明白“崇”与“充”的相互关系,弄懂“崇”与“充”的深刻含义,传承“崇”与“充”的文化精髓!

纵观神州大地,有如南充、阆中这样璀璨历史文化的城市是不多的。其从“崇”始,至“充”归,数千年如一。在华夏五千年历史中,还有哪一个城市,有如南充、阆中、西充这样,有如此无可比拟的文化内涵呢?

二0二三年五月十六日·华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29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