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的含义?譬叫什么字!

譬的含义?譬叫什么字!

十二

【原文】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注对本段首句:“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释谓:“言之善者,则后人乐仿效。”

注的这个解释,虽然勉强也可以说得过去,但很难说圆满。因为“仿效”,即模仿着做,很难与“继志”,即表示人对一生未来的理想与实现理想决心的“志向”相提并论。“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是《学记》作者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善否所确立的一个标准。

注对本段下句:“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释谓:“师说之明,则弟子好述之。其言少而解。臧,善也。”

注对本句的解释,着重表达了这样三点意思:一是:“师说之明,则弟子好述之”,这是对全句意思的概括;二是:“其言少而解”,这是对“约而达”句的解释;三是:“臧,善也。”这是对“微而臧”句“臧”字的解释。注的这些解释,不只是不到位,而且存在一个严重错误。

在这里笔者首先要指出的是注者的这个严重的错误,即本句乃是一个病句。何见得它是一个病句?因为根据现在语句存在的这种状态,“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这条件句,明显与“可谓继志矣”这个判断句接不上茬。从现存的这种表述看,在表述完善教的教学语言规范的三个要点之后,即 得出“可谓继志矣”这样的结论,这“继志者”不可能是学生,因为表述中没有一字与学生有关系,只能是“善教者”的教师自己。教师自己继承自己的志,岂不荒谬?根据本句关于教学语言规范的三个要点,与上段对“喻式教学法”三要点表述,二者句子的结构完全一样,可知其表述的思路也当是一样的。上段对“喻式教学法”在表述完构成方法的三个要点之后,接着跟上了这样一句半话。一句是:“导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阐释了“喻式教学法”这三个要点各自的作用。半句是最后得出“可谓善喻矣”判断的前提条件句:“和易以思”。这条件句的内容,即 是对三条原则所起的作用的概括。根据上段对“喻式教学法”表述的思路,本段对教师教学语言规范的三个要点表述之后,也当有这样一句,阐释三个要点各有什么样的作用。再有半句将三个要点的作用概括在一起,以作为“可谓继志矣”判断的前提条件。这样整个的论述才圆满。注者未能看出这里有缺文的问题,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去了,这是不可以的。

注释全句的意思为:“师说之明,则弟子好述之。”这是望文生义,说明注者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这是《学记》作者所构建的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理论体系。他的这种教学语言理论,不只使教学语言规范,而且上升到语言艺术的高度。“约而达”,是说用很少的语言,将应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教师的语言不啰嗦,听一句是一句,学生必然愿意听。“微而臧(彰),”将精深奥妙的道理,用彰明较著的语言,也就是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听起来不仅妙趣横生,而且非常好懂;“罕譬而喻”,譬喻用得很少,但譬则使人受到启发而独立思考,有所发明。《学记》作者关于教学语言的理论,乃是他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喻式教学法”真正落到实处。

注释“约而达”句的意思为“其言少而解”,意谓“约”为“言少”的意思,“达”为能解决问题。意思大致是对的。不过释“达”为“解”,也许略有不妥。因为在本语境中,这“达”是说教师把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了的意思,这与从学生的角度看解决了他们的什么问题,意思还是有差别的。

注释“臧”为“善”,这有字书为据,没有问题。但问题不在释“臧”为“善”错不错的问题上,而是这“臧”字有误。这“臧”字的原文当为“彰”。何以见得?因为根据本句前后句结构的特点看,每句连词“而”前后两实词之间的关系,都是逆转的关系,而非顺承的关系。如其前“约而达”句,“约”是讲用很少的话,“达”是讲但能把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很显然,“约”与“达”之间的关系是逆转的关系。如其后“罕譬而喻”句,“罕譬”是用很少的譬喻,但是它能收到启发诱导,引起独立思考的效果。可见这里“罕譬”与“喻”之间的关系,也是逆转的关系。可是在“微而臧”句中,“微”表示精深奥妙的意思,“臧”表示“善”,也就是好的意思,二者之间的关系,明显不是逆转的关系,而是顺承的关系。这明显表示,“微而臧”句的结构与其前后句的结构不一致,违背了《学记》作者讲究句子结构整齐的特点,是有问题的。那么,何以知“臧”字乃“彰”字之误?因为能与“微”字处于对立关系的词,不外这两个,一个是“彰”字,如《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一个是“显”字,如《中庸》:“君子之道……知微知显。”“彰”、“显”二字,形音虽不同,但义无二致,都是表示“明显”、“显著”的意思。根据本句表述的具体情况,与“臧”音相近的“彰”字,应该是本句原文的可能性最大。也许正是因为“彰”、“臧”音近,而被转抄者误抄为“臧”了。由于后来的学者不知原文“而”字前后的两个实词之间的关系是逆转关系,觉得“微”是“善”也说得过去,不错啊,于是便把这错误沿袭了下来,注者也不例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29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