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阶池(1910-1985),原名南偕篪,字世坝。
1910年3月,出生于河南省范县辛庄乡南庄村(原属山东省濮县)。
青少年时期,家道殷实,父亲南被文(字化南)曾先后任直鲁联军咨议、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参议,濮县商会会员、农会会长。
1927年,南阶池高小毕业,1928年考入省立菏泽中学,1934年高中毕业,1935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理学院生物系。同年12月,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时,他正在北京西苑参加暑期军事训练。
8月10日,他毅然告别母校返回家乡,决心发动和武装民众参加抗日救国斗争。
经过酝酿和分头串联,筹建濮城各界抗日后援会后,任总务股长,隶属濮县各界抗敌后援委员会。
1937年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参加濮县抗日游击队,任区中队政治指导员。
1938年3月,日本侵略军攻占濮县县城,游击队受挫,他投奔抗日将领范筑先部所属第十三支队,任政治部副主任。
12月,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第二支队政治部副主任。
1939年初,随二支队渡过黄河,开赴直南和鲁西南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3月1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月,部队整编为冀鲁豫支队,下辖五个大队,他任二大队政治处副主任。
1940年春,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石友三部破坏统一战线,他率部参加了讨伐顽军石友三的战役,占领东明县城。
3月19日,东明县政府成立,他被选为县长,不久,又先后成立了县大队、自卫总队、东明独立团等地方武装组织,他兼任东明独立团团长和政委。
6月5日,因日本侵略军合围扫荡,东明沦陷,奉命率县政府干部和地方武装人员冲出包围,跟随黄克诚部南下支援新四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7月,被分配到新四军第五纵队第二旅政治部任联络科长兼军法处长。9月,二旅政治部接管苏皖干部学校,他任教育长。
1941年春,奉命带领工作队到新收复地区开展工作。6月,重返二旅政治部,改任民运科长。12月,任中共滨海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委。
1943年8月,被派到中共盐阜地委党校领导整风运动。11月,被派到建阳县任独立团副政委兼武装部长。
1945年7月,按盐阜军分区命令,到新四军三师任民运科长,此后不久,三师奉命北上,任民运部副部长。
9月,三师奉命开赴东北。12月,部队到达哲里木盟(今通辽市)后,他被任命为中共开鲁县委副书记,将原名改为南阶池。
1946年2月,新四军三师挺进安广、瞻榆、乾安一带,他奉命到吉江省委报到,被任命为中共郭前旗委副书记。
为清除匪患,巩固新生政权,4月,中共郭前旗委组建了旗武装大队,他兼任旗大队政治委员,亲自指挥剿匪战斗。
6月,中共辽吉省委发出关于《平分土地,进一步发动群众》的指示后,在分开拓地的基础上,掀起了土地改革运动。
1947年3月,任旗委书记,4月兼任副旗长,进一步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国土地法大纲》,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
11月,郭前旗召开了工农翻身代表大会,成立郭前旗工农翻身会,他兼任会长。他积极支持大同会和蒙古骑兵独立团的工作,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党的建设。
1948年6月,完成土改任务后,带领旗委、旗政府机关干部积极发动翻身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和发展生产,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以人力和物力支援解放战争。
1949年9月,调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组干科长。
1950年12月,任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干部处处长。1951年"三反"运动时,他带领工作组到哈尔滨三个工厂蹲点,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1952年8月至1955年8月,到中共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
毕业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财贸干部处副处长,1956年初,改任中共中央财贸部干部处副处长。
1960年11月,响应中央机关"精兵简政"的号召,服从分配,被派到吉林省四平地委任常委、财贸工作部部长。
1961年9月,任四平专员公署副专员,负责财贸工作,仍然保持着战争年代艰苦朴素的廉洁作风。
1962年至1965年,创造和推广了挑担下乡送货,上门收购的"一根扁担"经验,受到中共吉林省委和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重视,《人民日报》登载了此经验。
"十年动乱"期间,遭到迫害,被停止工作达三年之久,精神和肉体受到摧残。
1970年初,任四平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副主任,负责财贸工作。1971年8月,兼任七一七工程指挥部主任、临时党委副书记,亲临前线,到伊通县负责指挥修建工程。1972年12月,任四平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分管财贸工作。
1976年7月,退居二线,任四平地区革委会顾问。
1977年12月,任中共四平地委常委、四平地区革委会副主任,仍分管财贸工作,兼任落实政策办公室主任。
1983年9月,离职休养。
1985年2月1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5岁。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权即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26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