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天南地北 共冶一炉
女:大俗大雅 汇聚其中
男:岭南文化大讲堂
女:岭南文化大讲堂(混响)……
流云: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南方生活广播《岭南文化大讲堂》节目,我是主持人流云。初夏的广州,艳阳高照,处处洋溢着迎端午,浓浓的节日气氛,我们跟随广州市海珠区龙潭村前党委书记、海珠区文联委员、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何礼谦老师的脚步与你走进龙潭村,细读龙潭村的龙舟文化,细说龙潭村的龙舟习俗。走进龙潭村,你会发现龙潭村的大人小孩每个人都能够吟唱传统的民谣。
何礼谦:在我们的地方有几首儿歌,好像“氹氹转 菊花园 炒米饼 糯米团 阿妈叫我睇龙船 我唔睇 睇鸡仔 ……”
“扒龙舟 出街游 细蚊仔 行埋莫打斗 封封利是挂龙头 龙头龙尾添福寿 ……”还有好多,比如:“水上扒龙船 岸上有人见……”等等。
流云:龙潭村民间所吟唱的这些传统民谣都和龙舟文化、龙舟习俗有关,这样的龙潭村是一条怎样的村庄呢?
何礼谦:龙潭村呢,地理位置就在新滘中路和江海大道新光快速路交叉的这一带地方,龙潭村原来的总面积大概有三平方公里。龙潭村在五千年前为古海底,二千多年前海水消褪渐渐形成陆地及河涌,前广州市 市 长朱光做市长的时候已经立了一个碑,记述了本开在宋元时期开村的历史。龙潭村这个地方有好多弯弯曲曲的小涌,土地肥沃,我们的村民到现在都能土地上都能挖到好多耗壳、蚬壳、还有咸水里面的生物,这些都印证了龙潭村古时为海底这一史实。
龙潭村以前一直都是以种植水果和甘蔗为主,河水就将龙潭村分成几块,所以它是一个典型的水乡。龙潭村清代时是属于番禺的茭塘司管辖,在民国时候就属于广州河南。因为这里是水乡,所以开展龙舟活动是很活跃,清代的时候已经有很多的活动了,直至现在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为何会叫“龙潭村”这个名字呢?都说龙潜深潭,也有的人说是龙之潭,龙潭就跟龙有渊源有关系的。在龙潭村还建有一间洪圣庙,洪圣殿里面呢,在清代的时候用墨水画了两条龙在戏水,有珠有火球,虽然经过了一百多年,有的自然风化,特别是有人为的损坏,但是到现在这条龙在洪圣殿里面依然依稀可见,这就是龙潭村的大概情况。
流云:在我进入龙潭村的时候,我看见你们有一个牌坊叫“做乐善好施”,这里是不是也有一段故事的呢?
何礼谦:因为在清代,我们村里面的一个人,原名叫白京,字进贤,号纶生。白纶生,出身贫穷,那时候他只有十六岁左右,后来他出去河北那边,找到堂舅做杂工,他勤奋打拚,努力积攒财富,多年后他成为巨富。他深知穷人的困难,所以他就做了好多的好事、善事,他支持广州的“爱育善堂”的创办,支持“四庙善堂”、“广济医院”……如果谁家有病没有钱去医治,他就会资助;有人过世了没钱善后,他也会送点钱过去,送点棺材本过去。他交代他的子孙后代坚持着,这样一直到日本人侵华,兵荒马乱,他才停止了,他的善举从清朝一直坚持到民国时期。另外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清光绪年间,长江发大水,他慷慨解囊,捐出数以十万两银,所以两广总督将他的事迹报上朝廷,皇帝就赐了一个牌坊就是这个“乐善好施”。
这个牌坊建于光绪十七年,即是1891年建的。据调查广州地区从清朝到现在唯一保存下来的表彰慈善家的牌坊,就是这间“伦生白公祠”,现在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西滘村村民介绍,西滘村的建村全赖白纶生。据说当年有好些穷人没钱交房租,没饭吃,要被人赶走了,白纶生知道后将七十亩地买了下来,就送给这条村的那些穷人,另外还给银两他们修棚、买种子,于是救活了这十几户穷人,慢慢这里发展成了现在广州大道南的西滘村。这里的村民都铭记着白纶生的恩典,所以他们建了一个祠堂,在祠堂的左边建了一个白纶生的塑像,写着“报恩祠”,让他们世世代代都能够记住。
流云: 龙潭村民风淳朴,村民乐善好施,由于地处珠江边,村里小河纵横,是广东地区典型的水乡,因而龙舟文化、龙舟习俗在这里可以盛行,并且是完好的保存下来,这样龙潭村的龙舟文化、龙舟习俗又有怎样的特点呢?宣传声带回来之后,与你继续细说。
男:天南地北 共冶一炉
女:大俗大雅 汇聚其中
男:岭南文化大讲堂
女:岭南文化大讲堂(混响)……
流云:在龙潭村,龙舟文化、龙舟习俗广为盛行,并且可以较好地保存下来,这样龙潭村的龙舟文化、龙舟习俗又有怎样的特色呢?
何礼谦:龙舟习俗在“南番顺”都是大同小异,龙潭村的龙舟习俗,首先就是“起龙船”,在四月初八之后就想好要“起龙船”,我们龙潭村有两条龙船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保管的比较好。每年扒完龙船之后放回水底下,然后往里面灌泥浆,头尾用泥土来扎实,让龙船不会受到风吹日晒,不会风化,风化的龙船就会爆裂,埋在地里常温状态这样就能比较好地保管。然后到四月初八后,选好日子,最主要是选退潮时间,然后大家就开始“起龙船”。
“起龙船”就要把龙船鼓也抬出来,还要拿上香烛过去,我们龙潭村的习俗就是先点燃香烛,烧鞭炮,一边就有人开始下去挖,一边打鼓敲锣,将那些泥巴全部挖开,找条麻绳从船头一路刮到船尾,让它离开了那些泥巴,然后放一个木塞塞回下面有一个“水眼”,塞紧些,那些水就不会涌出来。然后剩下的时间就等到涨潮,然后船就浮在水面上了,浮上来之后呢,我们就可以把它洗干净。
洗干净之后为了更好的保管,在以前是给它上一个架,用竹子木头搭一个架子把龙船撑起来晾着,涂些桐油呀,如果有不妥的地方就要找龙船师傅过来修理一下,这样就有扎实的龙根。
龙船中间的龙根就一直都是用藤来做的,要把它拉实,在扎龙根的时候将船放到水里面,就还要找些小艇,还有人把它晾高,但是船太翘太硬的话就不要弄了,如果太软就容易伤害到船身的其他木头,适中就好,如果它的龙根拉住了,它一般就是已经固定了,龙根就是三轴的,中间是最长的,头一段,尾一段,所以它们互相之间就要扯实了,因为它们要承担起这个龙船,这个就是第一个环节“起龙船”啦。
然后第二个环节就是“请龙”。请龙的时候一定要等到涨潮,不是说随便一个时间说请就请,我们都是在涨潮那个时间开始的。在以前“请龙”的时候,因为涌口边上的田是禾田,我们采些禾青,提早一天做好准备。然后出发的时候就在村里面出发,“请龙”是不分大人小孩的,特别是好多家长喜欢带上小孩子去的,他们认为扒一下龙船,吃一下龙船饼能够快高长大,能够人马精神。
所以“请龙”那一天老人、大人、小孩齐出动,非常热闹。在出发的时候是不敲锣打鼓的,出发之后一路扒龙船,只是靠喊口令的,一路扒出涌口之后,然后大家上岸就拿些香烛敬敬天地,将那些禾青放在龙头龙尾,寓意就是青青绿绿,生生猛猛,另外就是和和气气、五谷丰登,这些禾表示着吉祥,然后就拿些龙眼叶子,黄皮叶子的水从龙头一直洒到龙尾,等到这些仪式做好之后就放鞭炮,表示顺利结束啦,就开始起鼓,一路扒回村里,回来之后就给参与“请龙”的人员每人派发一袋饼干,表示奖励感恩他们,这就是第二个环节“采青”。
第三个环节就是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从初一正式开始啦,首先就是去探亲就叫做“趁景”,或者参加一些赛事,一般就会上岸吃龙船饼喝茶之类的,如果特别远,特别密切那些,例如天河区莲溪村,以前的人一定会留他们在这过夜的,这个活动会按照这一年的需要扒龙船五天、六天,甚至更多的时间,就按照那天的行程,这个主要就是探亲访友参加赛事,互相之间的来往,好喜庆的,是个很重大的活动,所以我认为龙舟活动是水乡人民的盛大节日。
第四个环节,就是“送龙”,“送龙”也有一个重要仪式,也是老人、大人、小孩座无虚席,我们特意迁就小朋友小学生放假期,或者有时候会等他们放学后,令多些小朋友可以参与。
“送龙”第一要选择退潮的时候,第二就是要敲锣打鼓一路扒龙舟出去,在村里出去一点点的地方,上岸就可以了,送的时候就上岸找人点香烛,感谢这个龙还有保佑我们活动顺利结束了,送它飞回天上。点香烛放鞭炮敬完龙之后,大家下船,这个时候就不需要敲锣打鼓了,就表示送龙飞回天上了,这样就可以一路喊着“扒起扒起”,这样差不多叫做偃旗息鼓吧。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藏龙”,藏龙船还有结束的有关收尾工作,就是等到涨潮的时候将龙舟放到龙舟坳那里,然后等退潮,就回船坳里面,然后找小艇运送泥巴过来,将它头尾埋实,这样所有工都结束了。然后就是杀鸡敬神了,将那些旗帜整理好收拾好,这样就结束整个工作了。这个就是总的过程了。
流云:这个就是整个扒龙舟的过程,一共需要五个环节来完成。龙潭村整个扒龙舟的文化活动同珠江三角洲的其他地区大同小异,他们一共有五个环节,第一个就是“画龙”,第二个就是“起龙采青”,第三个就是“探亲访友趁景”,这个就是整个活动当中最高潮部分了,接下来尾声就是“送龙”以及“藏龙”了。当然,龙潭村整个龙舟习俗当中都会有很多礼仪方面的讲究的,那我们在明天同一时间岭南文化大讲堂节目里面会跟大家继续细说。结束今天岭南文化大讲堂节目,我们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26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