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石
我的眼泪在您病床前流干
医生催我们快去…
最后看妈妈一眼!
我的眼泪在您病床前流干
滚烫的女儿的心呵
假如能融化渐凉的身体
我宁愿变成一条快乐的小溪,
随您而去!
那天阳光洒满房间
那天阳光洒满房间
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都是这样的好天
好像妈妈灿烂的笑脸
好想永远凝固那些时光
让我想见就能看见
请不要残忍的全带走
哪怕只赐给我一天
只是请留着绿窗、鲜花
好多的书,和一杯清茶
一百年,那些人,那些事,
谈笑间。
上述两首诗文,是颇得萧红诗韵遗风的当代女诗人、散文家、速写素描画家的赵蘅大姐,于1月31日百岁老母亲杨苡火化当夜写下的悼诗。
1
记得是在1月23日,农历大年初二上午,刚一打开央视新闻频道,正值主持人在预告有关当晚著名翻译家、百岁老人杨苡专题访谈节目播出的具体时间,于是,便兴致勃勃地拿起手机来,和赵蘅大姐进行兔年农历新春的通话。殊不料赵蘅大姐告诉我:妈妈已入鼓楼医院多时,且一直在ICU病房里,呈昏迷状态……每天只能和当班护士通通话,了解一些情况。
78岁的赵蘅姐告诉我,大姐身体也不好,孩子们都在工作,只有她这个奔八、而且还是刚刚阳过的自由写匠,得空闲来南京陪侍,可也进不了病房。不过,赵蘅大姐甚是平静地说道,并不指望有什么奇迹发生,家人们已经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毕竟妈妈是迈过103岁门槛的老人了……
临了,赵蘅大姐还告诉我,央视13频道当晚的访谈,是在2022年8月间妈妈居住的南大陶谷新村的那个老破小陋室里进行的。
杨苡先生生前南京的房间。
最初对杨苡前辈,及其彰显中华文明、德艺双馨全员高知大家庭有所了解,是在距今21年前的夏日。
2002年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60周年,我应邀赴京出席了5月20日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有老红军、老八路、延安文艺老战士、延安后代和延安文艺运动研究者出席的大型纪念活动。中间休息时,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著名老作家魏巍前辈合影。合影结束,魏巍前辈和我进行了简短的交谈。从一旁《人民日报》摄影记者的口中,得知我与著有抗战小说《八月的乡村》的萧军忘年交关系后,魏巍前辈叮嘱我,要弘扬萧军毕其一生的民族气节,但万不可学他的“大闹天空”(自由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随后,他话锋一转说道,刚才的会上,包括王定国(红军长征女战士、中共元老谢觉哉的夫人)等许多老同志在发言中,都谈到了在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同时,要坚决反对当前存在的抹黑党抹黑新中国的严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你回去后把那本《鲁迅与我七十年》的书好好读上几遍,然后把里面许多由作者纯粹凭听说或想象架构的那些东西,尤其是那个影响极其恶劣、危害十分严重的“毛罗对话”,从源头上加以澄清,还历史本来面目。
回到住地后,脑子里盛满了魏巍前辈的嘱托,在查阅鲁迅和毛泽东著作等大量文选资料,同包括尚健在的鲁迅学生在内的30多位前辈及知情人沟通的基础上,用44天时间撰写了《爱护鲁迅是我们共同的道义——评》一文(刊9月17日中国作协《文艺报》)。是年8月末,这篇14000余字的书评文章基本告成。文章行将结束时,正好读到了8月9日上海《文汇读书周报》刊登的,由杨苡大姐杨敏如前辈亲笔撰写的那篇充满着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正能量的《替我的祖国说一句:“对不起,谢谢!”》,于是,拙文的结语,便引用了从杨敏如前辈文中重点摘出的,其兄杨宪益的英籍夫人、被敬爱的周总理和人们亲切地称之为“中国文化战线上的白求恩”的戴乃迭,生前留下的一段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人深省的话。
也正是反复阅读这篇文章及引用可敬的国际友人戴乃迭的这段令我终生难忘的话,由此知晓了这个有着浓烈家国情怀的杨姓全员高知大家庭的概况:杨宪益、杨敏如、杨苡(杨静如)三兄妹,和他们各自的配偶戴乃迭、罗沛霖、赵瑞蕻,自青春求学时代开始,就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民族观、世界观和政治核心价值观。
左起兄杨宪益,杨母,杨苡,姐杨敏如(后为古典文学教授)。
抗战初期,他们有的去了延安,如杨敏如的爱人、创建陕甘宁边区第一个通信器材厂暨八路军第一座通讯电台,以及后来的新中国电子工业奠基者和两院院士罗沛霖;有的拟去延安,但被重庆南方局徐冰劝阻后留在了大后方:“一样做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在望了,希望你们将来在国际文化交流上一展才智”(杨敏如:《替我的祖国说一句:“对不起,谢谢!”》),如刚自英国归来的杨宪益和他的英国籍妻子戴乃迭。然而,由于他们同重庆“八办”的频繁往来,加上戴乃迭自恃英籍身份,百无禁忌地公开阅读《新华日报》,被当局认定是英国共产党党员,从而被强行解除了他们夫妇在中央大学的教职,“从此辗转于贵阳、成都、重庆沙坪坝与北碚间,过着漂泊、贫困、辛苦的生活”(杨敏如:《替我的祖国说一句:“对不起,谢谢!”》)。
杨苡年轻时。
1949年国民党溃退台湾,三兄妹和他们的配偶坚持选择了共产党和新中国(1950年朝鲜战争刚一爆发,已经拿到博士学位的罗沛霖谢绝了导师的挽留,自美国火速返回国内)。“文革”骤起,他们又都以莫须有的罪名受到了“四人帮”的摧残迫害,有的甚至被关押进了牢房。十年动乱结束后,他们却是高风亮节地以德报怨……
值得书上一笔的是,长嫂戴乃迭始终不渝坚守社会主义新中国情结的高尚风范,和大妹杨敏如在2007年以90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非凡正气之举。这也正是杨敏如前辈在2002年的炎热夏天,以85岁高龄,为弥补其大嫂戴乃迭生前未曾完成的自传《我觉得我有两个祖国……》的缺憾,应上海《文汇读书周报》紧急约请,书写彰显其独特国际主义风范的《替我的祖国说一句:“对不起,谢谢!”》这篇感动无数中国人的纪实作品。
毋庸置疑,对杨敏如前辈美文中有关戴乃迭正能量言论的引用,自然也给拙文增添了一道独特的色彩。
2
自2009年至2015年,应邀连续出席巴金研究会的两年一度研讨会,从与会者的口中知晓了一个事实,杨苡前辈还是巴金夫人、西南联大外文系校友萧珊(陈蕴珍)的闺密,沈从文与巴金器重的小朋友,得到了众多大家口中这位当年的“天真少女”的一些故事。
1980年代黄裳、巴金、杨苡在上海武康路巴金家前院。
更多地“近距离”知晓杨苡前辈的一些情况,则是在与她的女儿赵蘅大姐相识之后的这四年间。
2019年4月9日,来自埃德加?斯诺故乡、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一个美中友协访华代表团抵达北京,入住了北京站东侧盔甲厂胡同70年前斯诺旧居上的一家涉外宾馆,我因一个月前在《中华读书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了《盔甲厂:斯诺夫妇在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应接待方要求提前赶至北京迎候。
在客人行将抵达前,兴许是出于美国友人的提议,接待方拟请斯诺夫妇生前好友、原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萧乾的遗孀、91岁的著名翻译家文洁若参与会见。于是,与老人有着14年忘年交友谊的我接受了这项使命。到了复外大街21号楼2单元门前,在刚刚结束对她进行专访的《解放日报》女记者沈轶伦的陪同下,文洁若前辈早早地在底楼外侧凸出的带有栏杆的平台上等候上了。到得跟前,我不觉眼前一亮:嗨,着一身耀眼红袄的九旬老人文浩若前辈,居然少女一般地化了淡淡的妆,描了口红,一脸喜气洋洋地哼唱着一首上世纪五十年代充满青春活力的歌曲呢!沈轶伦记者热情地替我们招了的士到来,请她上车,老人却说她还要等一个人。我问等谁?老人说是杨苡的女儿,北青报的专栏作家赵蘅……遂此,我与年长我一岁的赵蘅大姐相识了。听说我居住在江苏昆山,赵蘅大姐告诉我说,她一年要好几次去南京陪伴独孤住在南京大学临近上海路一个名叫陶谷新村的老破小区的陋室里,年届99岁高龄的妈妈。我听后,情不自禁地萌生了一个愿望:届时前往南京拜见一下这位出身于名门望族高知家庭,与萧红同时代的翻译家暨散文家的前辈,听听她对萧红的真知灼见。
1956年杨苡赵瑞蕻夫妇携三儿女摄于上海,庆祝《呼啸山庄》于巴金主持的平民出版社出版。
却不料,4月10日回到昆山,我就住进了医院动了手术,因后遗症严重当年无法去南京。来年伊始,却又因新冠疫情一直延宕了下来。但赵蘅大姐每次到南京,我们都是要通上一通电话的,内容自然也有她的百岁老母亲的近况。
大约是在近一个月前,我向赵蘅大姐提了一个请求,请杨苡前辈为我这部即出的《民族的呼唤——鲁迅与萧红萧军》,为她所敬仰的鲁迅先生,为她喜爱的萧红题写书名……却不料赵蘅大姐一改四年来对我这位“老弟”有求必应的和善姿态,一口予以了回绝。其时的我并不知道,杨苡前辈病危住进了鼓楼医院。
兔年正月初二上午,看了央视新闻频道的预告,我旋即和赵蘅大姐通话,才知她早于旧历年前来到了南京。她告诉我说,妈妈自入院那一天起,一直在lCU病房里抢救,几乎没有什么意识。
她还动情地告诉我,以比梁实秋《咆哮山庄》更贴近原著的译著《呼啸山庄》获得巴金先生和中国翻译界高度认可的杨苡前辈,早先工作时竟然从来不曾参加过职称评审,至今仍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南师大退休教师,早年在国立编译馆翻译馆从事专门翻译,1950年随夫赵瑞蕻来到南京从事教学工作和个体翻译的她,未能享受到三十年后国家出台的离休红利待遇,更何况老人一向淡泊名利待遇,从不将这些放在心上……这次能入住鼓楼医院lCU病房,还是热心肠的鲁奖得主、著名小说家、新任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为之奔走、呼吁,争取来的呢!毕竟杨苡前辈还是一个作家,作家的娘家关心着哪!杨苡生前,毕飞宇就不止一次地去探望过她。
3
1月23日,大年初二晚上,10时15分至30分,我守候在电视机旁,认认真真地看完了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以杨苡前辈回忆抗战时期昆明西南联大的人和事为主题,贯串老人一生的这档专题访谈节目。由于这几年来埋头于已签订正式出版合同的手头这部120万字新著的反复打磨,这也是我第一次完完整整地看完一档文化人专题的电视访谈节目。感受颇深的是,访谈中,杨苡前辈说出了她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心声:“不同时代的年轻人,成长的环境不同,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同。我出生在‘五四’,成长的时候,正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但就是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年轻一代的朝气、热情和责任感一点都没有丢。”而她的赤子情怀,跌宕起落间的从容优雅,诚如央视主持人由衷点评的那样:也是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
晚年杨苡。
距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专题访谈节目四天后,1月27日,大年初六晚上8时30分,不留任何人世间遗憾与烦恼的杨苡前辈,走完了被人们称之为“一个干干净净的老师”的一生。你瞧,临行前夕,受众面甚广的央视新闻频道,代表14亿中国人向她致了第104个年华高寿的亲切问候。试问,又有几个文化人,能够在中华大家庭一年一度新春佳节由央视播出的节目中,风风光光地展示其璀燦人生的?!而且还是在万众瞩目的新闻频道!一部完满诠释其一生、刚刚出版散发着油印芳香味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为她铺就了无牵无挂前往天堂的台阶。
……杨苡前辈以104岁高龄在兔年新春到来之际的驾鹤仙逝,为群星荟萃德艺双馨的高寿的杨氏三兄妹,划上了一个美仑美奂的句号。
对于我来说,除去没能索取到她的墨宝,颇感遗憾的是没能在她生前,与之细细谈论一下深受中外读者喜爱的20世纪中国文坛的闪亮星辰萧红,听听作为萧红同时代的她,对萧红有益而又精深的见解,从而为自己的这部酝酿、写作了44年的新著锦上添花。因为在我的手头,有一本三年前的夏日,2020年8月8日,她的才华横溢的女儿赵蘅给我快递过来的专为萧红名著《呼兰河传》亲手绘制20幅素描画的绘图本。这是赵蘅大姐在春风文艺出版社资深编辑姚宏越的陪同下,前往萧红故乡、故居实地踏勘后,一笔一划,手绘的展现民国之初萧红故乡原生态生活环境的素描速写(巧了!赵蘅姐为之手绘配图的这本萧红《呼兰河传》,恰恰和我2020年出版的《萧军萧红交游考释》,是同一家出版社同一个责编)。我相信作为母亲的杨苡前辈,是检阅过女儿的这部精品力作的。据说她很是喜欢女儿的速写素描画。
1月30日下午,我同赵蘅大姐再次通话,她告诉我:妈妈于明日火化。妈妈生前留下了遗嘱,她去世后,仿照此前故世的同为翻译家、世界名著《红与黑》中国翻译第一人的夫君赵瑞蕻骨灰撒入故乡浙江温州的瓯江口,杨苡前辈要求子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入她出生地的天津海河口……
她和她同为翻译家的夫君赵瑞蕻,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又都干干净净地融入了大海。她与他,虽然生不同日,死也不同龛,但她和他的灵魂,是与彰显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德艺双馨的杨氏大家庭亲密无间地融合在一起的。最终,她和他,又在渤海和东海一波一波的海浪的相互簇拥下,亲密无间地相聚了。
和正在南京料理母亲身后事的赵蘅大姐通完话,我随即又和居住在北京、至今译著笔耕不止的九五老人文洁若前辈通话。听说是我,正在伏案翻译的老人从小保姆手中接过电话,和我聊了起来。老人的精神很好,思路十分清晰,说话时的声音也十分敞亮。我有保留地、迟疑地试探着告诉她:“刚和在南京的赵蘅姐通过话……”,她接过话平静地说道,知道了,她妈妈走了。我请她为即将要出版的新著题写书名,她回说:“还是让书法家来写,他们的字写得好……”我说和我有来往的绍兴杭州朋友中,也不乏有书法名家,包括蘭亭书会的,西泠印社的,浙江美院的,他们的字好是好,可我不知道有哪位书法家是能够读懂萧红的,抑或是全程读过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的,但我确信,你文洁若阿姨和杨苡阿姨是懂得萧红的!
“好,我写,等你来北京!”电话那头,老人笑着答应了。那极为清昕、爽朗的回答,一点儿也不像一位95岁高龄的老人。
文洁若和杨苡两位前辈,都是我国翻译界出类拔萃的女性翻译大师。
以一部独具匠心译名的《呼啸山庄》驰誉中国文坛、译坛、出版界近七十载的杨苡前辈,自不必说了。而说起文洁若前辈,则是中国翻译日文作品最多的人,享誉国际文坛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人的作品,很多都是经由她之手被引荐给中国读者的。她与一生新闻、文学著作等身的丈夫萧乾晚年合译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更是一件文坛盛事。
无论是近四年来通过赵蘅大姐“相识”且日益增进了解的杨苡前辈,还是自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我因在京城大报上发表《未带地图的旅人——记报道二战欧洲的新闻界前辈萧乾》纪实,77岁的文洁若前辈主动联系我,被我亲亲热热地呼喊、来往了18年的“文阿姨”,由她,或她,赐墨题写我们新著书名,都是一件令人格外欣慰的事。因为她们都同萧红一样,热爱并专注于服务自己的祖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4
在杨苡前辈居住的老破小住宒里的墙上,挂着一幅鲁迅的诗,诗曰: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这也是杨苡前辈真实人生的写照——她一世无争,她崇尚的目标,是做一个干干净净净的老师。
杨苡前辈是优雅地老去的,她信奉的座右铭是:人一定要开心起来;她尊崇的格言是:等待与希望。她留给人世间的,也是堪称中国最美的译著是《呼啸山庄》;她的弥足珍贵的遗产是,一本携有20世纪丰硕史料,一生都达观向上的心灵名著:仙逝前刚刚出版的口述历史文本《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杨苡前辈,您一路走好!我们虽然没有会过面,但近四年来,从赵蘅大姐每一次来宁陪伴您的点点滴滴散文诗一般的叙说中,我渐渐地了解了您,也读懂了您。您是我的可敬可爱的文坛前辈,我也会象赵蘅姐那样亲亲热热地呼喊您一声:“妈妈!”
赵蘅大姐,你比我幸福得多,我早早失去了自幼务工、与杨苡前辈同龄的的母亲,但你有一个著作等身的百岁妈妈,而且你一直陪伴在她身边。我一直珍藏着你前年4月6日76岁生日时,写给妈妈的那首无比温馨的散文诗:“妈妈的手,又软又柔。上午为女儿选购蛋糕,下午依床校对新书稿。时间只是一天,幸福已是百年。”
好一个“时间只是一天,幸福已是百年”!
赵蘅大姐,43年前就失去了母亲的我,真的好羡慕你有这样一位日日慈祥在,时时在笔耕、在阅读,一生都在为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增添美好的食粮,跨越两个世纪的大爱无疆的百岁妈妈。
赵蘅大姐,妈妈走了,但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的生活还要照常进行下去。请记住我们这一代人肩上承载的:我们还有许多承继先辈的事业要去完成。接下去,你要细细整理妈妈的遗著,使之文脉光大;我还要为坚持了44年,弘扬萧红萧军承继恩师鲁迅遗愿的为人为文的精神与业绩,作进一步的挖掘、书写。在我内心里,我一直为21年前世纪之初的那个炎热的夏日,能够以独特的视角,成功引用你的英籍舅毌戴乃迭的那句无比挚爱新中国的话,深感自豪,并且将其作为自己后续研究生涯的座右铭和新的动力。不仅如此,我还把记叙你舅母戴乃迭前辈一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高风亮节,2002年8月9日《文汇读书周报》所刊,由你大姨杨敏如前辈撰写的《替我的祖国说一句:“对不起,谢谢!”》的那一整版纪实;你为之热情穿针引线,和2021年5月15日你表弟罗晋亲笔签名的授权书,作为附录,全文收进了彰显鲁迅与萧红萧军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的120万字新著《民族的呼唤——鲁迅与萧红萧军》下卷(研究卷)中。我想此举,对于后来的中国人,还有一代又一代继往开来,以推进同中国人民友谊的深入发展为己任的外国人,特别是英美西方人,是大有教益的。
2023年1月31日,正月初十,10时许
作者简介:秋石,原名贺金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社科院暨绍兴鲁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特邀研宄员,鲁迅研究专家,出版《我为鲁迅茅盾辩护》《“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一一毛泽东与鲁迅》等专著15部,计700万字,现定居江苏昆山。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2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