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间,太原府里有这么一位姓杨的算卦先生,因为有一只眼有点问题,所以大家都叫他杨瞎子。由于他算卦很准,几乎百测百灵,所以被百姓们称为杨半仙。说是有这么一天夜里,杨瞎子正在床上熟睡,门外忽然传来了嘈杂之声,他正要起身查看,大门突然被砸响。他开门一看,只见门外站着一群威风凛凛的官差。杨瞎子便问道,各位官爷,发生了何事?一个方头大脸的人说,我叫李二,是衙门的捕头,正在追捕一伙贼人,追到此处不见了,你可有见到过他们?杨瞎子说,自己睡得早,并没有发现贼人的踪影。听了这话,李二就带人离开了。第二天早上,杨瞎子刚支好卦摊,捕头李二又来了。李二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说,先生可否借一步说话?杨瞎子思忖了片刻后说可以。接着就带李二来到了僻静的地方。李二说,昨晚府衙库房被盗,近万两银子被洗劫一空,两名看守库房的官兵与贼人打斗中被杀害。让赵知府发愁的是,贼人作案后却没留下蛛丝马迹,被盗的银子是征来的税款,若抓不到贼人,赵知府定当乌纱不保。为了尽快破案,赵知府这才令李二来找杨瞎子,希望他通过占卜之术帮助破案。杨瞎子在太原生活了十余年,前任知府遇到棘手的案子也经常找他帮忙,案子虽说破获无数,可还从来没有遇到过敢偷库银的大案子。杨瞎子本想推辞,李二却说,此案非同小可,杨先生断不可推辞,说着,他抬了抬手中的佩刀。杨瞎子知道赵大的意思,如果他不帮忙,赵知府绝对不会饶过自己。杨瞎子眼珠一转,说请李捕头在此地稍等片刻,我回家换件衣服,拿上占卜用具就来。李二等了一阵子,杨瞎子这才走了过来。二人来到县衙后堂时,赵知府已经在那等候了。见到赵知府,杨瞎子神色慌张。赵知府见他这样,便问道,先生见了本官为何吃惊?杨瞎子说道,赵大人真是好相貌啊,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看就是大富大贵之相,只是鬓角有个刀疤,可能会对升迁有些阻碍。赵知府闻听此言,叹息一声,说道先生真是好相术啊,不少相师都说过同样的话,都怪本官小时候调皮。这才造成了这伤疤呀,说完,赵知府让丫环奉上茶水,得知李二已将库银被盗之事告诉了杨瞎子。赵知府说先生的大名本官早有耳闻,库银被盗一案,还望先生鼎力相助。杨瞎子饮了口茶水,从袖口掏出三枚铜钱放入竹筒中,然后双目微闭,摇动竹筒片刻,将铜钱摊倒在桌子上。见杨瞎子卜了卦,赵知府问他占卜结果如何。杨瞎子说按卦象来看,偷盗库银的贼人来自于西南方位,卦象大吉,盗贼可擒获,库银也可追回。赵知府听到这个结果放心不少。就在这时,杨瞎子突然手捂肚子痛叫起来。赵知府问他哪里不舒服,杨瞎子说最近天热,一大早就吃了西瓜,想必是西瓜寒凉伤了脾胃,我疼痛难忍,还请赵大人开恩,容我去徐郎中那里看看,然后再来和大人商讨库银被盗一案。见他疼的难受,赵知府只好应允。杨瞎子走后,过了很久都没有回来,赵知府等的着急就让李二去找,可来到徐郎中医馆一问,徐郎中说杨瞎子根本没来。李二只好到杨瞎子家中去看,来到门前却发现大门紧锁,只好返回。他回府衙经过大牢附近时。忽然看到杨瞎子和牢头老马正在谈话,李二过去便问,杨先生,你怎么在这里?杨瞎子说,从府衙回来的途中,我想到家中还有治疗腹痛的药,就没有去。于是就回家吃了药,躺了一会就打算回府衙,这不恰好遇到老马了嘛,刚聊了两句,您就来了。杨瞎子说完就随着李二回了府衙。杨瞎子来到府衙刚坐下,外面的鸣冤鼓忽然被敲响了。赵知府让李二把击鼓之人带过来,竟是杨瞎子的邻居张三。赵知府问他击鼓所为何事?张三看了杨瞎子一眼,说今天在街上听闻府衙的库银被盗,小人有个线索,不知当讲不当讲。赵知府听后,连忙让他快说。张三说昨夜我喝酒回来,途经杨瞎子门前时,看到一伙蒙面人进了他家,可等了好久都没见出来,当时我也没在意。今天得知府衙库银被盗,小人觉得那些蒙面人的身份很是可疑。赵知府大惊道,竟有此事,忙问杨瞎子那些蒙面人究竟是何人?杨瞎子也是一惊,回道,大人,小人昨天收了卦摊。回到家便睡下,睡到李捕头来我家才醒,至于蒙面人之说,纯属子虚乌有。听了这话,张三跪在地上说,大人,昨夜小人看的可是一清二楚啊,杨瞎子是在撒谎。见张三和杨瞎子你来我往,争辩不下,赵知府说,本官不会错抓一个好人,也不会漏掉一个坏人。李捕头,你昨晚是不是发现贼人去了张麻子家的方向?李二点了点头说,是的。李捕头的话再结合张三的证词,杨瞎子就很是可疑了。于是赵知府带人去了杨瞎子的家中勘查。杨瞎子的宅子是前些年买下的,为了风水好,他在后院开了道小门。当来到后院时,李二忽然发现了一条黑色的面纱。赵知府将面纱拿到手中,问杨瞎子说,现在你还有何话要说?杨瞎子正吃惊,在卧室搜查的官兵忽然跑来,说是在床下发现了赃银。赵知府来到卧室一看,地上的一个木箱中果然有很多银子,一清点,正好两千两白银,而且银子底部都打着官印。到此处,杨瞎子知道自己有口难辩了,他冷笑一声说,人在做,天在看,杨某做事问心无愧,这些银子是有人栽赃嫁祸的。赵知府见杨瞎子嘴硬,就让李二把他给绑了。到了大堂上,赵知府问杨瞎子那些银子的来历,杨瞎子说,大人,银子的来历我待会再说,我现在想与张三对质。不多时,张三来到大堂,杨瞎子问他,李捕头昨夜追捕贼人,去我家时已是子时了,你说你昨夜喝酒,恰好看到有蒙面人进了我家,试问谁家的酒馆会营业到此时呢?你去的又是哪家酒馆,张三顿时哑口无言了。赵知府一拍惊堂木,喊道人证物证据在,杨瞎子,你不但不招供,反而扯东扯西,纯粹是为了拖延时间。来人呀,给我打,衙役们一拥而上,就将杨瞎子按在了地上。杨瞎子看着摆在大堂上形形色色的刑具,大喊一声我招,听了这话,赵知府忙让他说他是如何和贼人勾结偷盗库银的。杨瞎子说,他明面上是算卦先生,背地里却伙同百里之外五台山的贼人做着打家劫舍的事情。五台山上一共有强盗三百余人,昨夜他们偷盗库银成功后,给他留下了两千两银子,便逃回了五台山。赵知府没想到杨瞎子居然是个怂包,还没有打就招供了。于是忙让他签字画押。眼见天色已暗,赵知府决定明天再审问那伙盗贼的具体情况。第二天吃过早饭,赵知府派人去提审杨瞎子,可衙役来到牢房一看,杨瞎子居然不见了。赵知府得到消息一惊,连忙来到大牢里一看,关押杨瞎子的牢房里果然空无一人,问牢头老马,老马却一脸茫然,一个大活人总不能不翼而飞吧?赵知府正犹豫,忽然发现墙角处的破草席有些奇怪,他走过去将破草席一掀,草席下面居然有一个大洞。赵知府让李二钻进去看看通向何处。不一会儿,李二爬出来了,他说,此洞长两三米,只能容纳一人,洞的出口就在大牢墙后面的草垛下面。听了这话,赵知府大叫起来,老马,这是怎么回事?老马跪在了地上,说,大人,昨夜是小的当班,可一整夜我巡逻好几次,杨瞎子都在睡觉,就在吃早饭的时候,还是我给他送饭来的,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了呢?而且大牢里还多了一个大洞啊,莫不是这个杨瞎子会法术,他得知今天将要被提审,然后土遁逃跑了吧?赵知府闻听此言,怒斥道,胡说八道,然后打了老马一巴掌,命令衙役去搜捕,可是一连好几天。都没有杨瞎子的消息。这天,赵知府正为杨瞎子的事情发愁,有个小孩被李二带了进来。赵知府见后问道,李捕头,你带个小孩过来干什么?李二说这小孩说是来给大人送信的。赵知府把小孩手中的信拿来一看,顿时惊呆了,此信竟是杨瞎子写给他的。信中说库银被盗一案是赵知府监守自盗,并说他已通过占卜之术掌握了赃银的具体地址。赵知府若是继续搜寻他,他就把此事上报朝廷。赵知府将信往怀里一塞,惊出一身冷汗。深夜,赵知府带着几个人来到城南的枯井旁,正打捞着,不远处忽然传来动静,接着一群人向他们这边扑来。赵知府定睛一看,来人竟是李巡抚和一些官兵。而且李巡抚旁边还站着杨瞎子。赵知府自知事情败露,连忙奔逃,可没跑出去多远,就被官兵给抓住了。李巡抚笑道,真没想到,潜逃多年的牛头山二当家竟然当上了本官管辖的太原知府。若不是杨瞎子告发,你这个贼人还不知道要干出什么事情来。赵知府说道,什么牛头山二当家,我听不明白。杨瞎子说,几年前,太原府的百姓被牛头山的土匪骚扰,有一天,大当家和二当家来城中抢劫,他们虽然蒙着面,但大当家是个秃子,二当家鬓角处有一条蜈蚣状的疤痕,杨瞎子看到了他们一眼,就牢牢记在了心里。当时李巡抚还在太原做知府,他为了抓捕牛头山的盗贼四处求贤。杨瞎子毛遂自荐,将大当家和二当家的画像给画了下来。有了这条线索,官兵很快就抓住了大当家,可他嘴硬,被抓后咬舌自尽,二当家逃往何处的线索就断了。杨瞎子多年前曾经给自己算过一卦,卦象中显示他今年的三月份会有牢狱之灾。几日前,赵知府忽然派李捕头找杨瞎子进府,让他占卜库银被盗一案。当他一看到赵知府的面相,就想起了多年前那个牛头山的二当家。太原府近几年很是太平,忽然有盗贼偷盗库银,很是奇怪。于是杨瞎子假借库银被盗案又给自己算了一卦,卦象中显示库银被盗案属于监守自盗之相。卦象中显示当日正是自己牢狱之灾应验之日,并且含有自己坐牢的具体方位。他隐约觉得赵知府请他到此有阴谋,于是他假借腹痛找到牢头老马,骗他说大牢内冤魂肆虐,若不补救,老马将有性命之忧。老马对占卜之事很信服,为了保命,他按照杨瞎子所说,偷偷在某间牢房里挖了个直通牢外的洞。杨瞎子被张三诬陷后,质问张三是在哪家酒馆喝酒,却被刘知府喝止。由此,杨瞎子料定家中的赃银是赵知府栽赃所致。最终,杨瞎子被关押进了有洞的牢房中。晚上,趁老马熟睡,杨瞎子便从洞中逃了出来。老马次日虽知自己被杨瞎子骗了。可是他怎么敢承认呢?杨瞎子逃出大牢后,直接找到了李巡抚他们,来到太原后,杨瞎子找一位孩童给赵知府送信,说他已掌握赃银的下落。赵知府怕事情败露,自然会转移赃银。于是今天赵知府被瓮中捉鳖了。赵知府身份被识破,人证物证齐全,也无法抵赖。他说自己买官一是为了避难,二是为了报仇。他自导自演的库银被盗案一旦成功,不但可以除掉仇人,还能以库银被贼人挥霍了为由,将银子据为己有。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见面第一眼,他就被杨瞎子给认了出来。而且杨瞎子的卜卦之术如此之灵验。好了,故事讲完了,听完故事点个关注,点个赞,我们下期再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2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