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读着苏轼的《定风波》一词,不禁嘴角上扬,舒心一笑。好一个“此心安处是我家。”
“安” 字 初义
“安”字的甲骨文,由房屋形的“宀”和“女”组成,以女子在房屋中会意安静,《说文·宀部》:“安,静也。从女在宀下。” “安”的本义是安静,引申为“安定”“安适”“安全”等字义,《诗经·小雅》:“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安”字启慧
某次去高铁站的路上,曾经关注过路上行人的神色,大都显得急促;到了站内,也注意到等待的旅客似乎同样的焦灼。脸上写着安宁、沉着、泰然的极少极少。 外在的神情是内心的外显,人们为什么如此局促不安呢?
或许是生活压力过大,节奏不断变快——目不暇接而疲于招架;
或许是现实支撑不起自己的过高梦想——好高骛远没踩在实地;
或许纠结取舍与得失挣扎与放弃之间——精明算计而不得安稳;
或许是虽至高度却不知如何继续突破——不确定性而忧虑抑郁;
或许是不明未来路往何方行走的迷茫——无处安放而心有不定
……
不安的根在哪里,大抵是欲望吧?“欲”是沉淀于人性中最深层,最固执的本性。欲而当於理,则为天理;欲而不当於理,则为人欲。如果人有“智慧”有“天眼”,看清自己的欲望的确于“天理”而走在自己原本应该走的路上的话,那不安定的“心”上的“三个点”就不会向外“跳蹦”了。
可惜,一旦轮回成了人,眼睛就被局限了,只能看到细胞组成的固定的物质:高山、田地、荒野,房子、车子、票子.……况且这些看见还要受距离、光线、遮挡物的影响,哪里看得到本质!受到“金钱至上”催化剂的作用,快乐、安宁自然就错位了。
好在,万物之灵的“人”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唤醒自己的。谁的一生不是得失平衡的呢?陶渊明弃官隐居田园,没有五斗米的富足,却收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恬静;东坡既写诗、填词、做文章,也挥汗弯腰种过田,青年时意气风发,中年时愈挫愈勇,老年时达观淡泊,连绵千年,依然光彩熠熠……这些文化的传承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如何让自己“心安”。
启迪着我们——
心安,做自己——不攀缘,走的路就是我命运使然。
我是一位语文老师,家庭里的一员……十年如一日的重复着机械的、自律的生活。清早,不到六点就醒来,雷打不动的读经,读典一个小时。随后按步就班的上课、听课,讲座培训,批改教案,写公号文字,带娃……直至凌晨后,双盘静坐反思一日来是不是做好了我应该做的一切,随后“秒睡”恬然。
心安,做平和的自己——无情绪,不给自己制造任何麻烦
由于受生生世世业力的牵引,才会来到世间为人,业力大小不一,羁绊、困境、矛盾也不相同。因为相欠,所以相见。儿女,借我们的身体来到这里,只是延续了外在形象,灵魂不属于我们;夫妻,只是前世的某个相约的再次相聚,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心灵世界。我能做到的是尊重,试着去理解。
对子女,“闭口”是尊重,“放手”是信任,“敞兜”是适时、适当、适合的支持。对丈夫,“面子”是底线,“爱他”是诺言……对父母,尽孝是天职,对亲朋,需要我时立马回应不拖延。世间形形色色的人那么多,希望别人听从自己,那是妄念。很多的事情,无法讲对错,只能说“因果”。给自己布置一个相对安静的“场”,没有人干扰的“境”,不多思,不多想,没有事情不要自寻烦恼,内心就安适坦然了。
心安,做奉献的自己——随着缘,只顾行走不问路有多远
吃着广袤大地种出的粮食,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的我,叩谢中华“经”文“典”册恩赐于我的平和 、安定、健康。中华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庞大的多元体系,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说明生命的秘密以及意义和价值。我深深地爱着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信不为自己利益的、善的感召有力量。我愿意默默地做,顺缘而行地传播。在此过程中,心量会逐渐扩大,道德修养会逐渐提升,智慧也会被逐渐开启,真我本性也会逐渐显露出来,会更加从容、淡定、泰然、祥和——但求正己,莫问前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