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贵堂 图/牧风摄影
在小城的老街上,有一家米线店铺。米线店铺是一间房子的门面。店铺里面放置了七张饭桌,每张桌子配有四把圆凳子。店铺外面是操作间,与里面用铝合金板隔开。操作间靠东墙是一排橱柜,里面放有做米线的原料及配料等;靠西墙就是两个操作灶台,一个是用来煮烫米线,一个是用来炒米皮。
这家米线铺子在这条老街上有二十多年了。店铺的名字叫“陕西好再来米线店”,铺子的主人是夫妻俩,陕西人。男老板是一个高个子,挺壮实的男人。皮肤黑黑的,两只眼睛大而圆,一瞪眼,眼珠子白的多。女老板是一个朴素的女子,中等个,很白净,干活时手脚十分麻利。夫妻俩都是话头少,不爱说话,不像其他店铺老板那么热情地打招呼,只是默默地做事情。当他们招揽买卖,和顾客交流时,用的是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而当他们两人私自交流时,则是用他们本地语言说话,语速很快的,让人听不懂。记得有一次,他们夫妻俩不知是因为什么事吵架,你说我一句,我呛你一句,叽里咕噜的,脸上带着怒容。可是,周围的顾客是一句也听不懂的。
我认知这家米线店铺,大概是在2003年。那时,我在县城一家私立高中任教。工作之余,我有时到这条老街上闲游。当时,这条老街还是一条比较热闹的步行街。老街北面有县一中、公安局、西关小学等单位。老街的东面是唐塔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唐塔。据县志记载,唐塔原高七级,建于五代·唐长兴二年,故人们称作“唐塔”,也有人叫它荒塔、观音寺塔,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老街南面有武装部、邮电局、县政府等机关单位。而老街上则是店铺林立,老电影院、百货店、服装店、小吃店排列两侧。而这家陕西米线店只是这条老街上并不是很显眼的店铺。
可是,他们家米线风味却是十分独特,一直给我留有深刻的印象。我每次去吃米线,都是先在米线铺西边的烧饼铺里买两个热烧饼。走进米线铺,就和老板或者老板娘招呼一声:“老板,来一碗米线。”然后就拣一个座位坐下。可是老板那里是没有“好嘞”一声的回应。他们只是拿起一个大碗来,从旁边的米线桶里捞出一些米线来,然后把米线放入西边的开水锅里煮烫一下,随手放入几片油菜叶一起煮,等到煮熟之后,用笊篱捞出盛放入一只碗里。这时,老板就会扭脸问你:“放辣椒么?”老板是问:要不要放他们特制的香辣肉酱?这个香辣肉酱有着特别好吃的味道。我不能太吃辣,就回应道:“微辣”。隔不了几分钟,一碗热腾腾的香辣适宜的米线就端放在你的面前。
这时,一阵诱人的香辣味迎面扑来,令人垂涎欲滴。望着一大碗香喷喷的米线,我不由得把它仔细看个清楚:浓浓的香汤,白白细细的米线配着碧绿晶莹的嫩油菜,上面还飘着几点翠绿的香菜。我赶紧地吃上几口米线,喝上一口汤,咬上一口热烧饼,嗯——美味!汤内的香辣肉酱里有着小小的肉丁,咀嚼在口腔内,是满满的香辣美味。那顺滑爽口的米线细长细长的,又香又甜,又滑又嫩,让人感到细腻而柔软。汤在口中慢慢化开,整个嘴巴里都香气四溢,吃起来浑身暖洋洋的。
这家米线香辣而不刺激,吃起来味道浓郁鲜美。米线不仅筋道而且口感很好,味美汤鲜。每当中午饭点时间,就会有许多人来吃米线或者米皮。其中有学生,有成年人;有青年,也有老人和小孩。甚至,有时来的晚了,就会有许多人在店铺外面排队等待。这时,夫妻两人就会忙里忙外,煮烫煎炒,一派热闹的场面,店铺内弥漫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那一碗热腾腾的香辣米线独具的风味令人吃起来回味无穷,因此小县城里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品尝。
如今,那条老街已经拆迁了。街道两旁的店铺房屋大都被推倒了。那家米线店铺房屋还没有推倒,只是店门紧闭,房屋落锁。从外面看去,这家米线店铺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尘烟,门前的台阶也已经斑驳断裂。店铺曾经来往多少的顾客,谁还曾记得?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老街在改造。相信在不久的日子后,这条老街经过政府的改造,一定会旧貌换新颜,再次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到那时,一定又会是店铺林立,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好一派热闹的市井场面。那家米线老店一定又会顾客盈门,夫妻俩老板一定又是忙里忙外的招揽顾客、煮烫煎炒……
作者简介:
张贵堂,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青作协会员。喜爱写作、摄影。有文章十多篇散见于报刊,近200篇散文、小说、诗歌发表于网络文学平台。
壹点号郓州牧风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18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