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要事迹300字左右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记南贾村原老支书冀正年任煤矿矿长的事迹个人主要事迹300字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有数不清的基层干部,在最基层的生产、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这些干部在长期的生产、工作实践中,其中有许多才智之士脱颖而出,从而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或更重要的国家机关,为党和国家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但也有少数这样的干部,他们一身正气,满腹才华,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默默无闻地奋斗在基层,数十年如一日“老牛拉车不松套”,任劳任怨地无私奉献着,同样做出了可以垂范后世的业绩。晋中介休市(原为县)张兰镇南贾村(原属已撤的北贾乡)的原老支书冀正年,就是这样一位德才兼备,胆识俱全的好干部,是一粒光华夺目的沧海遗珠。

冀正年(1937——2010),1958年担任南贾生产大队大队长,1962年入党,1963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他从“小冀”干成了“老冀”,一直默默奉献在农村第一线。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他和他的班子成员,一起驾驭着南贾村这艘小船,在各种风浪里稳妥前行,使南贾村的土地、人口、水利、电气化,以及农林牧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风民俗……等等,获得了全方位的或从无到有,或发展壮大。但本文要说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要说1983年12月,当时新组建的北贾公社党委,从善如流,听取各村干部群众的主流推荐,并且通过考察,慧眼识才,启用了当时任公社企办主任(老冀1979年担任了公社企办主任)冀正年,担任当时处于问题众多,产能疲软状态的“北贾煤矿矿长的过程。

关于老冀去煤矿工作的情况,最知情者莫过于当时的公社党委了。因此,现摘录当时的北贾公社(乡)党委书记曹锦写在他所著的《农桑记》里关于启用老冀当矿长的章节。

启用傲官冀正年 煤炭三年翻十番(倍)

作者 曹锦
北贾公社南部山区,地下有煤,梁家庄村就坐落在这里。在村庄下边沟底有一座社办煤矿,矿长是张玉虎。我接任书记第14天就曾去煤矿调研,了解了煤矿的大概情况。第19天在听取各大队、各部门领导汇报时,老张又将煤矿情况做了详细的汇报。
据他介绍:梁家庄煤矿始建于60年代“四清”运动之后,由五村结股联办,叫五合煤矿。后转为社办延续至今。目前煤矿己发展为两个坑口,有工人114人,其中两个生产班、一个建设班73人,矿领导会计保管采购等行政人员9人,瓦斯监测员、安全员、电工等技术人员6人,汽车司机8人,其他18人。老口坐落在村下的沟旁,巷道向西南方向布置,一直维持着简单生产,今年产煤可达6千吨左右。
1981年11月,新上了一个技改项口,坑口选在老口往南百米处沟东,巷道向正南方向掘进。原设计巷道井深212米见7尺煤,现主井已掘进340多米还未见7尺煤层,预计还得90多米,附井已掘330米。掘进中还发生过两件事。一件是原先开凿坑道碹砌洞顶工程是由南方人承包,今年9月28日社队局领导让张兰工程队接替南方人开凿附井,后来又让搞主井(11月13号移交)。另一件事是10月25日出了次事故,井筒裂缝92米,县社队局派人来了3次,初步确定原因是基深不够、充填不实、砂浆不饱,责成包工队返工维修。
目前项目资金使用情况:110万元项目资金已近用光。其中主井已结算280 米计款23.3421万元(米均工款 833元)、附井已结算230米计款11.17万元(米均工料款485元)、修路6公里12万元、200米洞3万元、桥一座8万元、修机修厂520平方米3.6万元、购设备28万元、其他1.5万元,总计 93.3 万元。
下一步工程建设项目,主井建车场、水仓、水泵房、铺永久轨、配电室,附井回风巷等。设备还不达国家标准还需 1.5 万元。这些总共还需资金 30 万元。安全上也不达标,通风口通风又通人,可下面4石、7石(和7尺煤一样,都是当地窑夫采煤地质术语)都是独眼眼。技术人员也缺乏,有的电工连开关也不知道在哪。
最后老张说:“总之困难和问题不少,我实在穷于应付,深感力不从心,希望公社党委尽快派得力的领导蹲在这里。”听完了汇报,感觉老张多少有点畏难情绪,会后便把他留下再次听取他的意见。鼓励他增强信心继续把煤矿工作搞好,我也表示了公社党委一定会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共同克服困难,解决矿上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并向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反映我们的实情,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老张也再三表示自己努尽力了,还是要求领导尽快派人加强煤矿领导,以免耽误工作。
张玉虎,是新堡村人,50 多岁,生得浓眉大眼,相貌堂堂。人也精明干练,曾任村支部书记,群众口碑不错。他到煤矿工作已多年,各方面的情况都也熟悉了,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据我观察他,考虑问题周到,办事稳妥周详,本是矿长的不二人选,可他再三推辞,希望再派人去,这可就给我出了道难题。
老张走后,我陷入了深思。究竟老张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因我与他认识也就是这百多天,还缺乏更深入的了解,对他的真实想法一时还吃不准。过去每逢换届时都会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就是有不少所谓的“精明人”,为了应对使用干部上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因而找领导提出不干,先把不字占住,即使领导另选他人,自以为脸面上也保住了份尊严。
根据老张的为人及他恳切的言辞来看,老张不一定有这样的想法。因此我又和老张深谈了一次。老张说他完全是从工作出发,如果用他,他可以协助任何人,如不用他,也毫无怨言,但愿把煤矿搞好。不过话说回来,就煤矿目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我也认为不管是谁任这个领导,也会感到头痛棘手。
因为这个矿长,既要抓生产销售、又要抓技改工程建设、还要时时抓安全;既得处理煤矿与职工与驻在村之间等内部矛盾、又得处好上级和有关部门领导等外部的关系,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让北贾人干,反而让不懂煤矿的所谓张兰矿建队接手矿建问题;还面临着矿床地质复杂,煤炭储量的不确定性,这个先天不足的窘况太多,工程任务艰巨。还有技改任务艰巨,资金短缺的制约等后天因素。
可又想到这个煤矿,对北贾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虽然规模小产量也不大,可它是唯一形成现实生产能力的社办企业,也是本社唯一的源头活水。他不仅可安排 100多个剩余劳力增加了他们的劳务收入,就是对附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带动和促进作用。对增加当时公社可支配财力、办一些涉及全社的急难事,提高公社党委的凝聚力、影响力,作用更是不能小觑。假如老张能继续大胆地挑起这副重担,那我就省心了。事已至此,选择确定一名矿长就成为我首要考虑的事了。鉴于煤矿工作的重要性,我心里下定了决心,就是千难万难也要把煤矿的事办好。
所以,在县委于12月8日正式宣布公社党委7人成员名单后的第二天,在首次公社领导班子会议上,除进行了初步的分工,通过了改进作风的决定和开展水利管理情况调查外,就作出了整顿煤矿的决定。党委会同意由我先行摸索人选。在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后大家推荐出多人,但推荐冀正年者多,都说正年一身正气一心为公,就是有点傲上,是个“傲官”。
鉴于煤矿整顿本属企办之责,故我直接把企办主任老冀叫来谈话。老冀是个耿直率真之人,心里想什就说什,不会绕弯弯。听我问对整顿煤矿的看法,便说:“煤矿早该整顿了,这个意见也和老张曾谈过。”
他认为煤矿存在三个问题:
首先是坑下工人少,地面辅助人员及管理人员多,一线工人意见大、有情绪,是煤炭产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
二是新口则刚开没经验用外地包工队情有可原,取得经验就应尽早收回自己干,不能把钱都让外地人赚走了。
三是9月中旬收回原由南方人承揽的矿建工程,就应该组织自己的矿建队自己干,就不能听任社队局领导让根本没有施工经验的张兰矿建队干。
在前段调查中,就有人向我反映,张兰矿建队实际上是仙台村的前任支部书记郎庆文牵头组建的,在县社队局领导的支持下来接受工程的。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反应强烈。他们说:“我们北贾人祖祖辈辈在平遥、沁源下煤窑,不缺的是有下窑采煤的人,掘洞开矿,怎么也比没有下窑经验的人强。”我乘势引导说:“那你认为谁去煤矿任矿长合适?”老冀随口就说:“张玉虎就行。”我说:“让老张去清退那些闲杂人员,他是否下得了手?原先老张就没有能顶住社队局领导插手矿建,现在让老张去协调争回矿建权益,你说依老张的行事风格,他能行吗?”老冀笑着说:“那肯定不行。”我说:“这不就是了,况且他已多次打退堂鼓,要求党委派人加强对煤矿的领导。”
听了老冀的看法,我心想就试用这个傲官吧,就又进一步试探说:“那你去怎么样?”他爽快地说:“我去干,当然要争回我们的权益,可因我对煤矿生产不熟悉,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破解说:“不熟悉不是问题,咱不熟悉有熟悉的人,比如副矿长曹诚敏、安全员秋宝,还有井下一线带班的,和那么多的老矿工,他们最熟悉了,也最有发言权。再说,不熟悉我们就再来个干中学、学中干。我问你,一路走来哪件事是先学会才干的?”老冀笑着说:“没有。”
我接着分析说:“矿上内部的问题你提出解决方案,由公社出面协调承担责任,尔后你具体落实,咱们内部的事,在公社职权范围内好办。关键的是既要争取和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又要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这才是最大的难点。
因为不管是煤矿日常安全管理还是走煤发运,以及申请资金获得支持,都离不开他们。因此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和斗而不破、斗而求胜。不过当前县里正在搞清理三种人,肃清派性的遗毒,我们也要相信领导的觉悟和水平,不会被派性迷住眼睛。如果真的出现了什么不好的局面,我顶着!”
老冀心情激动地说:“我们都有一颗为北贾老百姓谋利益的红心,有一颗对党的忠心,哪怕豁出这身家性命我也干!不过我有个要求,副手人选由我挑选。”我说:“这可以,你回去考虑一下,提出一个初步方案,上党委会研究决定。”
在12月14日党委会上,首先听取了老冀对煤矿问题的看法与初步设想。接着他又谈了减少非生产人员、充实井下和改革计酬办法等内部整顿措施,并计划按县社队局的要求逐条落实安全措施,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在此基础上争回矿建权益的打算。关于副手人选,他提出了张玉虎、张昌达。
党委委员人人发表了意见,对他的设想予以肯定,并作出了“关于调整煤矿领导班子”和“对煤矿进行整顿的决定”。为了确实加强对煤矿的领导,还决定抽调熟悉煤炭生产的赵建国常驻煤矿帮助工作。赵建国是沟底村人,他村就有两座煤窑,因此从小就看着煤炭生产长大,且从他村向东翻一座山不到5里路就是梁家庄,回家也方便。
会后,我又通知老张、昌达进行了谈话。张昌达 47岁,时任石场坊大队支部书记,中专程度,是当时9个支书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位。我向他俩宣布了公社党委决定派冀正年同志到煤矿任党支部书记,兼任矿长,并实行矿长负责制。关于矿领导班子,老冀提议老张留任,再抽调张昌达同志共同组成,党委同意今天宣布。老张表示,早就盼着党委派人加强领导,今日如愿正中下怀,因此拥护党委决定。昌达表态服从组织安排,一定会协助老冀 努力工作。接着我强调说:“煤矿整顿是一场硬仗, 一定要以老冀同志为核心搞好团结,只有团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夺取煤矿整顿和增加生产的双胜利,希望不要辜负全社一万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并要求煤矿新的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带班下坑,到一线指挥,以新的风貌打开新局面。党委和你们共同战斗,建国每月下坑不少于10 天,我也争取每月下坑一次。”第二天到煤矿召开全体工人会议,宣布新的领导班子。当时面临的情况是,新口子张兰矿建队由于缺乏经验,掘进和建砌进度缓慢,旧口子也因通风不达标被社队局责令停产整顿,工人有3个月的工资未付,情绪低落人心不安。
老冀他们边调查和干部工人谈话了解情况安抚人心,边清退外社及闲杂人员谋划下步发展计划。旧坑口准备组建两支采煤队、一支掘进队,由目前的61 人,增加到 98人,日产提高到80吨;新口组建一支26人的矿建队,由原副矿长曹诚敏任队长,准备和社队局交涉接手新口矿建;全矿工人增加到165人。
新招工人,以公社下达通知,以各村人口比例和向煤矿附近村倾斜的原则,拟定招工条件,指标下达到大队,由煤矿具体审查办理。
面对旧窑口停产,老冀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根据社队局检查安全提到的安全隐患,克服资金及工人情绪低落等困难,组织工人逐条整改落实。坑道该连通的连通,顶板该支护的支护,设备该更换的坚决更换。风巷建砌了 18.7米、支护179 米,6条大巷支护了 425 米、其他支巷418米。机电配套全面整顿,新购变压器2台、风机2台、水泵12台,风井换了台大绞车等。使局里派来检查的人,也不得不认为这个新矿长不一样,不是糊弄,而是实打实的整改,终于同意恢复正常生产。旧口一出炭,发运走煤结算回的钱,老冀优先补发了欠工人的工资,并改进了计酬的办法向坑下一线倾斜,这样一来既稳定了工人的情绪,又激发出了劳动积极性。
工人纷纷提出合理化建议,其中管改革提升,由一箱改为两箱,就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技术上除实行以老带新外,将矿长、安全员、放炮员、瓦斯员送出去培训持证上岗。全矿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这个情况汇报到局里,社队局领导也对老冀刮目相看。
看到煤矿的可喜变化,以及煤炭局领导对我矿看法的转变,我对老冀说,咱们的机会来了。于是相跟找到社队局领导,再次提出新口的矿巷由我们自己工程队来干的要求。理由是北贾乡是全县几个贫困乡之一,是县里扶持的重点。下窑打洞砌圈的活北贾人自己能干,不能把国家扶持北贾的技改工程款让外地人赚走,否则我们难以向北贾人民交代。他接过话头说:“当初从南方人手中收回矿建工程,也是出于自己能干的就不能把钱流走,当时怕你们干不好才让张兰工程队上的。目前张兰家已经干开了,你们说怎么办吧。”。
话说至此,老冀说:“那我们也让一步,两条巷我们修一条,让张兰家修一条。”我想了想,为了疏通和社队局的关系,这种妥协,也不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表示同意。董局长看到了我们乡党委的坚定态度及老冀这段在煤矿上的现实表现,也同意了我们的意见,双方就此达成了谅解,横亘在双方间的疙瘩终于初步化解。回来后我方接收了副井的掘进建砌任务,张兰工程队也安下心来,不过双方暗中较劲,比赛谁家进度快。
随着内部、外部关系的理顺,安全措施与基础设施的改善,煤炭产量月月上升。1月份产煤500吨、2月200吨、3月1105吨、4月1256吨、5月1444吨,5个月就产煤4505吨,月均产900吨,占全年煤6072吨的74%。煤炭产多少,社队局派车拉多少,炭款也按时结算,出现了少有的繁荣景象。
1984年6月份乡半年工作大检查,第一站就到煤矿上,既看了煤矿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也听了老冀介绍煤矿所面临的问题、困难以及后半年的打算。
这些问题是:领导班子还不够健全、计划管理还跟不上、技术力量薄弱(买回绞车不会用)、财务管理还需继续整顿加强、制度尚不健全(职责不明)、经营管理尚有待条理化,严控吨煤成本,当时吨煤成本(11.56元)以及工人住宿、澡堂、吃水困难等问题。
困难最大的还是东沟技改口的资金问题。原设计 260米,总投资261万元;现已打到378米,预计得打到450米,还得再打72米(超设计190米),资金缺口60万元。不过预计8月份可出部分工程煤。
后半年的打算是,抓紧技改口巷道建设,争取按上级要求 1985 年底投产。铺开旧口的“小技改”,就是从4石直接打一巷道到石母骨碌(地名),边掘进、边支护,采工程煤;在井底建煤库与上层工作面贯通,再改进提升,换一台大绞车改一次提三箱或换成大煤箱;把日产提高到120-150 吨,争取年产达到15000吨。
另外已和梁家庄村协商好打井1眼,解决村民和矿工的用水问题。完成这些任务的措施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注重在一线工人中发展党员,目前已培养了王邦功、李守山、曹诚信、梁二伙、张复千等几名积极分子,发挥我党的政治优势;继续培训技术人才,矿长、安全员、瓦斯员,逐步实施持证上岗;抓安全意识培养、严肃制度、完善安全设施,做到警钟长鸣;抓经营管理,严格按照社队局下达的十二项资金提取标准,杜绝浪费漏洞,努力把吨煤成本降到10元以下。
我在当时发言中,肯定他们近几月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他们大胆改革、大胆投资表示支持,建议他们把立足点放在边生产边建设上,以生产保建设,赢得上级领导的支持。但始终要坚持安全第一,一时一刻不可松懈。
前进的道路不平坦。在冀正年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克服了重重困难,特别是经历了跑车事故致一人死亡及与平遥矿界纠纷等风波,他们终于挺了过来。1984 年产煤 15140吨,比上年6000吨,增长了两倍半。到1986年底达到了60000吨!北贾煤矿也成了社队局年年表彰的先进单位,冀正年和洪山煤矿矿长王云书,也成了介休 30 多位矿长中,后期成长起来的两匹黑马。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把煤矿工作拿到了手上,坚持一月一下井,借机学会了一些煤炭地质方面的知识和煤炭生产管理经验,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

编后话:曹锦书记是介休南盐场村人,身材不高,略胖,长得精干敦实。待人态度和善,说话轻声细语,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是一位有涵养的学者型干部。他是1983年冬天调到北贾公社担任党委书记的。曹书记在任期间,正是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的历史时期。1984年,国家废除了已实行26年的人民公社制度,恢复了乡政府。县里的“社队企业局”也改成了“乡镇企业局”。在国家提倡大办乡镇企业的情况下,全县的焦化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曹书记为振兴北贾煤矿,慧眼识才而且从善如流,及时发现并启用了老冀这位“一身正气,一心为公,就是有点傲上”的人才。使得当时候处于“困难和问题不少,实在穷于应付”(原矿长张玉虎语)的这个小煤矿,克服了困难,解决了问题,整顿了秩序,产量直线上升,短短三年时间,煤炭产量就增加了十倍。

曹书记文章中没有提到的是,老冀到煤矿以后,为了摸清煤矿地质情况。他从太原请来了省114煤炭地质勘探队,把矿区的所有山岭沟壑都仔细勘探了一遍,对煤炭的蕴藏量和分布特点,作出了客观而详实的评估(继任乡党委书记梁启盛在一篇文章里提到此事)。作为一个乡镇小煤矿的矿长,能想到请国家权威地质煤炭勘探部门来搞资源探查,是十分罕见的,由此可见,老冀对事物的见解与格局非同一般。

当时,随着煤矿经济效益的逐年提升,不仅安排了更多的农民就业,改善了煤矿基础设施,同时也为乡政府提供了很大的经济支持。为主要领导们购买了办公摩托车,也为修建乡办中学提供了经济资助。

曹书记是1987年七月份从北贾调走的。他在文章里说的煤炭产量“三年翻了十番(倍)”,只是截止1986年底的产量。曹书记调走后,北贾煤矿的产量依然保持年年增长的势头。据当时矿上的会计老姚回忆,后来达到了日产煤三百吨以上,也就是年产十万吨以上的水平。

老冀在乡办煤矿工作到1993年。当时,由于改革开放过程中,村里在农林资源下放的问题上,出现了一些矛盾。老冀在乡政府安排下,离开煤矿,回村又接任了南贾村的支部书记,稳定了村里的局面。

老冀一身正气,满腹才华,远见卓识,一心为公,在当地地四邻八乡中是人所共知的。看看曹书记写的派他去煤矿之前,和他的谈话。他当时对煤矿的分析,真是切中要害,入木三分,说是老冀版的“隆中对”也不为过,因为后来煤矿的整顿和发展,正是按照他当初的分析逐步实现的。老冀这样一位才智之士,几十年如一日地耕耘于基层,奉献于家乡,造福桑梓的可贵品格,值得后人永远缅怀纪念。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17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