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鼠与人的最佳设计往往落空,原本允诺给我们的快乐留给我们的却只是痛苦和悲伤 。
— [英] 罗伯特·彭斯《致田鼠》
英国诗人的一句诗,启发了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灵感,成就了他的成名作《人鼠之间》。
约翰·斯坦贝克,生活在 20 世纪前半叶,在他的青年时期,他经历长达十年的美国大萧条,作为一个记者,他亲历了虚假的繁荣被戳破后残酷的社会真相。于是,他辞去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平民的生活乃至其生命的脆弱,以及苦难中底层人民的悲剧是斯坦贝克笔下永恒的主题。
1962 年,凭借着多部作品,斯坦贝克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瑞典文学院在致辞中说:
约翰·斯坦贝克通过现实主义的富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锐的观察。
《人鼠之间》正是这样一部富于同情与对社会敏锐观察的优秀作品。
2. 故事梗概
《人鼠之间》的故事并不复杂,它讲述了两个流动工人乔治和莱尼来到一个大农场工作的故事。在故事中,矮小精明的乔治与高大痴傻的莱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力大无比的莱尼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但痴愚的他又离不开乔治的庇佑。
小说从两个主要角色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他们在农场中工作的经历,描绘了农场工人的众生相。这其中,有着被所有人孤立而住在马厩的黑人格鲁克,有着年老的看门人坎迪,还有飞扬跋扈的农场主儿子柯利,以及柯利那表面风骚实则无比孤独的妻子。
小说中,乔治与莱尼怀揣着买下一个农场从而实现自由生活的美好愿望而来到这个农场做工,而飞扬跋扈的柯利想要在新来的强壮高大的莱尼面前立威,却被莱尼无意中捏碎了右手。
在这之后,孤独的柯利老婆找到莱尼,与莱尼倾诉着自己的悲惨命运,并且和莱尼成为了朋友,当她得知莱尼喜欢抚摸动物的毛发时,主动提出让莱尼抚摸自己的头发,可她不知道每当莱尼抓住什么,他都无法松手,于是,惊恐的她发出了尖叫,引得莱尼不知所措之下,错手杀死了她。
心怀仇恨正想向莱尼报复的柯利终于找到了借口,他带人冲出农场,想要寻找并枪杀莱尼。乔治抢先一步,来到已经被包围的林中,找到了莱尼,走投无路的他掏出枪来,趁着莱尼沉浸在梦想之中时,一枪杀死了莱尼。
3. 人物命运的相互重叠
故事的精彩之处首先在于,后文的每一个情节,都在前文有所铺垫,悲剧中的人物命运是相互重叠的,这更加加深了故事的感染力,仿佛故事中每一个角色的命运都并非是一起个案,而是在广大苦难中的底层人民中拥有着普遍的代表性。
例如,开篇,莱尼口袋里藏着一只死老鼠,是因为他喜欢去触摸自己心爱的东西却无法控制力度,因此他不慎捏死了这只老鼠,以至于后来,他又捏死了斯林姆送给他的小狗,这为故事最高潮时莱尼不慎捏死柯利的老婆埋下了伏笔。
从隐喻的层面来看,故事将柯利的老婆与被莱尼捏死的狗和老鼠的形象相重叠,凸显了普通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力反抗,他们都如同一只被力士参孙拿捏在手中的老鼠,可以被轻易捏碎,而没有任何反抗的力量。
另一方面,看门人坎迪有一只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狗,它“老得快走不动了,牙齿也掉光了,眼睛几乎看不清东西,身上还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怪味”。它最终被拉去枪杀,而坎迪则默默懊悔应该由自己亲自杀死这只长久以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老狗。这个情节一方面表现了工业时代人的命运,一旦丧失了生产价值,那么就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像一只狗一样接受枪杀的命运,而看门人坎迪本身,又何尝不是这像狗一样面临着抛弃命运的老人呢?同时,这一情节为故事结局乔治枪杀莱尼提供了情感依据。
故事的最后,躲在林中走投无路的莱尼面临的唯一下场就是被柯利带领的众人包围、枪杀,而乔治抢先一步,枪杀了莱尼,在形象上,莱尼与被枪杀的老狗的形象是重叠的,在这“吃人”的社会,没有他们这样失去价值的人的藏身之地,他们的命运如同草芥,法律形同虚设。
4. 孤独主题
孤独,是现代社会的主旋律,资本主义笼罩下,尤其是危机到来之时,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桥梁早已断裂,这在小说开篇便有体现。
老板对他们说:“你从他身上能得什么好处?他的工钱全归你,是不是?”,斯姆林也说:“两人一块出行少见,我就从没见过两人一块出门的,农庄上的临时工总是独个儿走了,对谁也不关心。很难见到结伴而行的人了,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可能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彼此害怕对方”,可见,孤独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甚至连两位主人公这样结伴而行都已经成为了异类。
在小说中,生活在马厩里的黑人马夫卡鲁克斯因为种族歧视而孤独地待在马厩中拒绝与外界接触,而看门人坎迪因为年老与断手,孤独地与自己那条老狗相依为命,他的孤独是源于这个弱肉强食的残酷的社会竞争法则。而小说中,最为孤独的,莫过于农场主儿子柯利的妻子,这个在整部小说中唯一一个女性角色,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角色。柯利妻子的孤独来源于婚姻的不幸福,她与丈夫并没有感情,以至于莱尼捏碎柯利的右手后,她还为此表示高兴。而在人们眼中,她作为一个女性,不守在家里而四处露面,这就是放荡的表现,这显然是对女性的偏见,她只是因为孤独想要找个人聊天而已。可以说,柯利妻子的悲剧,是整个社会环境早已铺垫好的,人们早已在心中对她判了刑,而莱尼,不过是命运误打误撞指引来的行刑者。
至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整个故事中,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只有乔治和莱尼形成了友谊呢?不仅如此,在乔治进城的时候,莱尼和坎迪来到卡鲁克斯所在的马厩,他们畅谈理想,化解了往昔笼罩在每个人头顶的无尽孤独。到了故事的最后,柯利妻子也是主动找到莱尼,向莱尼倾诉自己的身世,来排解自己的孤独。似乎这世上只有莱尼是个例外,莱尼所在之处总是会交上新的朋友,这是为什么呢?这恰恰是作家要在本书中要表达的:珍贵的友谊只能建立在最原始和纯洁的人性基础上,在残酷而唯利是图的资本社会中,也只有莱尼这样的痴愚之人能够成为融化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溶解剂。
然而,讽刺的是,故事的最后,莱尼恰恰死在了挚友乔治的手下,这个手足相残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圣经》中该隐与亚伯的故事,作为亚当的两个儿子,该隐在地上经营种植,而他的哥哥则经营畜牧,由于亚伯总是上贡让神更为满意的肉食,这招致了该隐的嫉妒,最终,该隐杀死了亚伯,背负了神的诅咒成为了暗夜中的吸血鬼。在《人鼠之间》的故事中,杀死了兄弟莱尼的乔治,同样背负了诅咒,那永无止尽的孤独。
5. 总结
今天,当我们回顾我们的现实,在全球范围内疫情笼罩的当下,全球性经济衰退浪潮的来袭,《人鼠之间》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斯坦贝克说:
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
有人说,《人鼠之间》是一个关于苦难的故事,事实上,故事并不仅仅于此。如今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原子化的加深,孤独同样笼罩在每个人的头顶。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重拾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保持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正视苦难者所处的苦难,尤其是这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当下,更加值得我们思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1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