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咖美泉,讲述哈尔滨的老故事!
老哈尔滨有个地方叫新安埠现在一般的哈尔滨人怕是都不大知道在哪儿,得问八十岁以上年纪的老哈尔滨才知道。它还有别称叫偏脸子,在建国以前的哈尔滨行政区域中,这里算是一个独立的区域。叫新安埠。它相当于今天哈尔滨道里区新阳路左右这一片地区。因为多以安字开头命名街道,因此也叫安字片。与之有异曲同工的还有光字片。电视剧《人世间》的故事发生地。
今天的安字片
从哈尔滨道里区经纬二道街转向新阳路,道路两侧的街道全部是以安字开头的名字,如“安静街、安丰街、安宁街、安隆街、安红街、安和街”等25条以“安”字开头的街路,组成了哈尔滨著名的“安字片儿”。“安字片儿”也曾经被老哈尔滨人称为“偏脸子”,南起安心街、北至安隆街、东起安道街,因其大部分街巷偏斜而得名。你打开哈尔滨的地图,会发现从大直街向北,东起经纬街,西至安发桥这一片呈现出一个类似平行四边形的形状,靠近铁路的那一侧是一个大斜边,故此起名叫偏脸子。今天的地图已经不大容易看出这一片的地形了,而从民国时代的地图上则十分明显。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地图
在这一片居住的有三类人:铁路职工、白俄和难民。铁路职工主要居住在偏脸子的南部,靠近铁路的地包、地德里一带。三十年代哈尔滨大洪水,大批的难民也来到偏脸子落脚。同时也有俄国铁路职工以及落魄的白俄,普通工人。
安字片的南部是抚顺街、地德里,这一片又叫地包,地包就是机车库的意思。也就是中东铁路哈尔滨站的机车库。居住的主要是中国铁路工人,当时中俄铁路工人的待遇相差悬殊。俄国职工住的都是铁皮房顶的红砖房。而中国职工住的是土房和地窨子。啥叫地窨子,就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半地下穴居的窝棚,极其简陋。抚顺街再往南是地德里,就全是这样的住宅。住的大多数是山东人。
著名的地包小市
抚顺街经典老房子——原抚顺小学
沙俄给中国铁路职工搭建的棚子,史称三十六棚
这样的地方也叫棚户区,哈尔滨有很多这样的棚户区,道里的棚户区就是安字片。还有老太平、老动力、老香坊都有这样的棚户区。有的已经改造成小区,有的仍在继续。棚户区的一切条件都是比较差的,道路差,房子差,交通也不方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也有好的一面,就是邻居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所谓的远亲不如近邻是真实存在的。我想住过棚户区的朋友们应该是深有体会的,我也同样,打小就在棚户区居住,生于斯,长于斯……90年代一部爆红的电视剧叫《年轮》是非常真实地再现了这样的生活,最近又有一部《人世间》。
安字片里有住过俄侨,有铁路工人,也有白俄。朱自清来哈尔滨有一个发现,就是感觉这里的外国人并不像北、上、广的外国人豪横,他们可以和中国人融洽地相处。这是确实的。安字片的马达姆和蔼善良,给很多老哈尔滨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南岗也是如此。
解放后新安埠成为道里区的一部分。如今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已经不是昔日破烂的景象了。
关注大咖美泉,讲叙老哈尔滨的新故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14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