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儒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知道,孔子儒家的创始者。但是,他其实挺鄙视他那个时代的儒生的。因为“儒”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先秦时期掌管礼仪祭祀的一个职业,专门负责教人怎么行礼。但到了西周末年,礼崩乐坏,许多儒生就把教人周礼当作饭碗,混口饭吃。孔子就很鄙视这帮人。在他看来,这帮人只懂外在的规则,没有什么内在的自觉,这就把周礼降格了。

孔子觉得,真正的儒生应该要有“仁”的自觉。他把没有仁,只是靠教周礼谋生的儒生,叫作“小人儒”。而他自己要培养的学生是另一种儒,叫“君子儒”。

这两种儒有什么区别?孔子的两句话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君子谋道不谋食”和“君子忧道不忧贫”。“小人”关心的是利益,谋求的是温饱;而“君子”所追求的,不仅仅是靠周礼混口饭吃,重要的是内心要有更高的道德理想追求。周礼这套烦琐复杂的礼仪,不是多余的修饰品,或者故作风雅。礼的背后蕴含着仁的价值。作为儒生,就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礼,来实现仁这个理想。

通过这样的区分,孔子的儒,就从儒生这个职业里面分离出来,慢慢形成了一个思想流派。

这个变化在中国人的精神史上,开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传统。儒生、儒家士大夫,相当于古代的知识分子。他们不只是有文化的人,还代表着君权之外的另一种权力,文化的权力。

孔子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在官学之外办了私学。这件事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他在官方之外,又创立了一套文化系统。孔子之后,儒生对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心灵秩序有了自己独立的理想。这样才能不依附君权,成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

中国的士大夫有一个独特的历史传统,就是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不是指担忧自己的饮食起居,而是担忧家国天下,不管他在权力系统中有没有地位,他都要这样做,因为这是知识分子对道德的执着。像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能你会想,君主的事情有君主来管,儒生忧心什么呢?但是,儒家士大夫的性格就是如此,既要站在世俗权力之外,又要对等地去批判世俗权力。

这就是“小人儒”和“君子儒”的区别。一个“君子儒”,要跳出自己的职业和社会角色,关心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大事。所以孔子才说:“士志于道。”意思是,儒家士人的志向,就是道。

这个“道”就是天命。“五十而知天命”中的“天命”。孔子之后的儒生,接替了远古时期巫师的使命,成了天命的解释者。也就是说,儒生要实现的道德理想不是别的,而是天赋予他的。仁和礼,就是天命在人间的表达。儒生要通过实践礼来实现仁。

但是,跟商朝和西周的时候相比,天命的含义到了孔子那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之前人们谈到天,主要是说“自然之天”和“命运之天”。这是什么意思呢?自然之天,指的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宇宙或者自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命运之天也好理解,就是中国人常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个天似乎有跟人相通的意志。

可是,孔子唤醒了人内心的自觉。所以在孔子那里,命运之天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天不仅有意志,而且道德感更强了。可以叫作“德性之天”。

天命的秩序不是物理秩序,而是道德秩序。就是经常听到的“天人合一”这个说法。那儒家怎么达到天人合一呢?既然天有道德,人也是有道德的,那么,只要人遵循天提倡的道德,天和人不就相符合了,成为一体了吗?反过来说,人为什么要践行道德呢?就是因为这是天命赋予人的使命。

儒家思想是一种人文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但是,儒家理解的以“人”为本,跟西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不一样。儒家的人不是一个孤零零的人,他背后还有天命的支撑。而文艺复兴所强调的是“人”其实指的就是人这个个体。

所以“天命”经过孔子的转化,就从一个神秘的、只能靠占卜来猜测的东西,变成了人可以知道的东西,因为它和人在道德上是相通的。

这套天命观,对于孔子之后的中国士大夫来说,就是指导他们行动的最高原则。你想,在君主违背天命的时候,儒生是要跟强权相抗衡的,这在中国古代是很危险的。这时他们最大的靠山、最大的精神动力,就是这个有道德的天命。

孔子把儒家的儒生跟祭祀中的儒这个职业区别开了,定义了一种新的身份,也就是后来的儒家士大夫。他们始终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士志于道,是天命的承担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1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