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拳最重“筋骨”,筋骨的开发需要借助于“意念”来形成“阻力”从而形成我们所需要的“撑筋拔骨”的状态,然后才能够“开弓放箭”。
“意识”就是想象、假设,寻找一个支点或者是阻力点,然后在“阻止”状态下对相应的关节进行“对抗、撑拔”,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开弓”的过程。
“意念”的使用不宜过于强烈,是辅助“开弓”,更加容易达到“撑筋拔骨”的状态。我们借助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动力习惯来寻找感觉,就像我们平时打羽毛球,一旦形成了“鞭打”的动力定型,即使 在徒手的状态下,也能够抽出很大的力量,原因在于,我们始终感觉手上还拿着“羽毛球拍”。“意念”的过程就是借助这种感觉,快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阻力”,然后可以将需要发劲的关节“撑拔到位”。通过不断强化,筋骨劲力的发放就可以做到随心所欲。
有朋友问,我们平日里这么练,在实战对抗时,是不是也要用意识去引导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此时还使用“意念”的话,是完全没有反应时间的,只有挨打的份。所以练与用是两个不同的模式,练的时候通过这个方式来训练,用的时候则不需要任何意念,或者说可以做到信手拈来,可以通过“神经反射”来使用了。
拳谱中有句话讲:“一羽不能加”,也有称之为“筋骨敏感”的。两人对阵,比的就是速度和劲力,当别人准备动的时候,我已经到了,这叫做“彼不动我不动,彼预动我先动”。练拳到一定程度,人也变得警觉,反应会非常快,达到了“神变”的状。
那是不是练了意念就可以达到这个层次呢?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要因人而异,看天赋了。师父看到徒弟功夫练不错了,在反应速度上还略显不足时,会让他们去“坟地”里去练。这个想法听起来怪异,但实际上很科学,是大智慧,借助了人的本能反应来练拳,人在“毛骨悚然”的时候,筋骨会变得异常“敏感”,自然也就容易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灵”劲了。
“筋骨敏感”也有不同层次,比如有的人可以“激灵”一下,打完一下快的,后面就没了。练得好的,这种反应可以连续几下,并且可以带动肢节向不同的方位击发,且奇准无比。这个就到了“灵劲上身天地翻”的境界,是可遇而不可求,需要看各自的悟性来寻了。
记得在某篇文中提到薛颠可以达到“身如鬼魅”的程度,说明了身法极快,这种快,也是“灵劲”表现,是“灵与肉”的完全结合,一个“惊颤”,人发生了位移,拳也打完了。我们从“猫”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其影子,一只受惊的猫,反应速度是非常之快,可以瞬间窜至几米开外,这种能力如果用到搏击对抗中,那也是非常厉害的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1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