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是毛主席的一生挚爱,自从与杨开慧相识以来,毛主席不仅找到了感情的寄托,也找到了理想的有力支撑,这也是毛主席后来为什么那么怀念杨开慧的原因。
但是,杨开慧却在最好的年华死在了刽子手的刀下,她被军阀何键抓捕,历经折磨后因为宁死不屈而被判处枪决。行刑的那一日,敌人首先命中了她两枪,但杨开慧却并没有当场牺牲。
最后,得知杨开慧没有死的刽子手又折返回来补枪,杨开慧最终壮烈牺牲。在杨开慧牺牲后,参与杀害她的凶手或死或逃,而最后一个凶手直到四十年后才落网。
1930年的11月14日清晨,冬寒初降的长沙城显得格外清冷,随风舞动的青樟伫立在道路两侧,似是戚戚然的模样,又好像是在礼迎什么。没多久,石板路上忽然传来车轮的粼粼声,发生声音的并非是一辆寻常的汽车,而是一辆囚车。
来往的人们注意到,那囚车上站立着的是一个“女犯人”,她落魄至此但脸上却决然没有半点悲戚之色,她那不算高挑的身体站在囚车里,却透露着寻常人没有的气魄。
过往的人们看着她,有人议论纷纷,有人冷眼相对,但也有人眼神中满是惋惜。
自从马日事变以来,长沙的百姓对此倒也见怪不怪了,有太多的中年人、青年人乃至妇女或是被枪决,或是被斩首,死了太多人了,如今哪怕是再多一个这个姑娘,人们的心里也不会有太大的波澜。
但来往的看客并不知道,这个“女犯人”并非普通的“囚犯”,她就是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
在被押入大堂后,杨开慧冷眼看着这堂内的审讯团队,不禁冷笑一声。因为这个审讯地点就是前清时期的官衙,那趾高气扬的“法官”坐在大堂上,面前的桌子上摆着纸笔、墨砚,甚至还有令箭。
而在大堂的两侧,站着两排的士兵,他们一个个穿着新式的军装,腰间挎着手枪,一脸气势汹汹的样子。
在杨开慧的眼里,这哪是法庭?分明就是衙门,法官也不是法官,而是官老爷,警察也不是警察,而是衙役。
不多时,只听堂上的执法处长一声断喝:“堂下的犯妇,你可知罪?”
杨开慧一如既往地冷冷回应:“犯法的不是我,是何键!”
她的这一回应也让执法处长终于失去了耐心,他当即扔出一支令箭,宣布说:“犯妇杨开慧,判处枪决,着立即执行!”
杨开慧再一次被押上囚车,而这一次的目的地是十字岭刑场。
当天的上午,杨开慧被押解到了十字岭刑场,她穿着一件新做的蓝色布衣,似乎是将死亡看做一种新生的仪式。
而让人觉得讽刺地是,她的双手被绳索缚住,后背上居然还背着一块签牌。也只有到了这里,杨开慧的脸上才透露出一些伤感与忧虑,她倒不是为自己,而是在担忧自己的孩子还有丈夫。
毛主席与杨开慧一共有三个孩子,长子毛岸英已经八岁了,但最小的毛岸龙才三岁,正是需要母亲的时候。
杨开慧知道,自己的人生将在此结束,但她无怨无悔。
早在参加革命的时候,杨开慧就做好了思想准备,尤其是前段时间在长沙城门外,看到彭德怀的妻子伍若兰被斩首示众,杨开慧更是笃定了主意:哪怕自己也是这番下场,也在所不惜。杨开慧只是没想到,厄运竟来的如此之快。
在被捕之前,杨开慧就得到了通风报信,军阀何键组织了所谓的“铲共义勇队”和“清乡队”四处搜捕共产党人,尤其是毛泽东的亲属。
当时,何键知道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就住在板仓老家,曾密令警备司令部派遣密探去踩点,只不过在乡亲们的掩护下,杨开慧逃过一劫,此后杨开慧就藏身在亲戚家。
但在十月份,杨开慧冒险回了趟板仓老家,结果被密探发现,次日就被八十个特务围困在了家中。
杨开慧之所以要冒险回家,是因为听说毛主席在打长沙,而且已经占领城市,思夫心切的她这才不顾一切地要回家。
但是,杨开慧不知道的是,长沙非同一般的城市,是敌人势力的老巢,红军尽管攻占了长沙,但根本没有力量将其守住,所以红军不久就撤走了。
杨开慧赶到长沙的时候,只遇到了几个赤卫队成员,一番打听才知道毛主席已经离开了,她失落之下才想着回家,一方面看望自己的母亲,另一方面帮助转移同志。
杨开慧哪里知道,自己一到板仓,就被潜伏的特务认出来了。一个化妆成买瓦罐的商贩的特务在看到杨开慧后,当即扔了行囊回长沙报信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特务们就云集在了杨家,杨开慧再难逃脱。危急时刻,杨开慧烧毁了所有重要资料,然后被特务们抓获,一起被抓的还有她的长子毛岸英以及保姆陈玉英。
在被抓以后,有记者曾问杨开慧:“你犯法了晓得么?”
杨开慧却说:“我没有犯法,是何键犯了法!”
看到杨开慧的强硬态度,记者又说:“如果你现在能够悔过自新,就没有生命危险了。”
但杨开慧还是说:“我是不会屈服的,我的生命早就不计较了,不成功就成仁。”
杨开慧的这个态度,让那位记者颇为惊讶,他赞叹说:“敬佩,敬佩,杨先生,你的人格真伟大,不愧是杨昌济老师的女儿,有其父必有其女!”
杨开慧软硬不吃,让何键恼火异常,但何键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并未在狱中对杨开慧施以重刑。
“过去,有很多书里都写到杨开慧在狱中如何受尽折磨。其实,真相并不完全是这样一回事。何键‘优待’ 杨开慧一是与章士钊等人的营救分不开,二是因为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 ”
于是,何健便对杨开慧说:只要你能够对外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放了你。
但是,这可不是何健等人动了恻隐之心,他们只是想借此大做文章,以此对付毛主席,他们也不会轻易就放人。
然而,杨开慧又怎么会为了自己的自由就出卖爱情!
想当初毛主席来到长沙读书,在恩师杨昌济的家里认识了他的女儿杨开慧,彼时还在中学读书的杨开慧一下子就被少年意气的毛主席吸引住了,她钦佩与毛主席的才华,更敬佩毛主席的志向。
后来杨昌济去了北京,毛主席后来也成为了北大图书馆管理员。
正是在北平冬天里,一对相互仰慕的人儿坠入了爱河,此后的他们既是伴侣,更是同志。当毛主席成立湘区委员会的时候,就是杨开慧在充当他的“机要秘书”。
毛主席写文章,杨开慧为他润笔;毛主席搞农民夜校,杨开慧为他想办法筹措经费;毛主席搞工人运动,杨开慧也为他出谋划策。
可以说,在当时的中国,毛主席和杨开慧的爱情绝对是最为别样和动人的一个。
既是如此,杨开慧自然不可能为了生命和自由向何键屈服,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杨开慧如此“冥顽不灵”,自然是让何键火冒三丈,他几乎已经失去了耐心,杀机在他的心底翻腾着,但他还是有所顾忌。
自打杨开慧入狱开始,亲朋好友以及党内的同志营救她的努力就一直没有停过。
在杨开慧入狱之初,她的七舅向定前就派人护送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去了南京,然后和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一起找了章士钊、蔡元培、谭延闿等人,他们都是杨开慧父亲杨昌济生前的好友,大家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为杨开慧求情。
章士钊等人一起写了联名信递给相关部门。在此压力下,国民党不得不要求何键“缓刑”。
与此同时,同为杨昌济老友的湖南大学校长曹典球也给何键写了信,为她求情。不仅如此,曹典球还直接找到了何键,抗议说:“你不要伤害无辜,不要对杨开慧下毒手!”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才有了此前何键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再次劝降杨开慧的事情。但杨开慧还是拒不配合,何键愤恨地说道:“毛泽东的堂客不杀,别的犯人都可以不杀了。”
起初,按照何键的想法,是要将杨开慧斩首,然后把头颅挂在长沙城门上示众,就像他当初对伍若兰做得那样。
但在舆论压力下,何键还是没敢那样做,最终是下令:“枪决!然后暴尸三日!”
在生命的最后几日里,杨开慧待在监牢里,有不少亲人来看过她,其中就包括杨开慧的表嫂严嘉和郑家娟两人。
在杨开慧刚入狱的时候,她们就经常去监狱里,给杨开慧送些衣服和食物,比如杨开慧最爱吃的臭豆腐和咸鸭蛋。每次亲朋好友给她送东西,杨开慧都会把食物和狱友一起分享。
而在探监的过程中,杨开慧还借送餐之机,往外界送情报,她多次将写满情报的纸团偷偷塞到严嘉和郑家娟的手中或者粘到碗底,其内容是关于监狱里的情况。
严嘉和郑家娟最后一次去探望杨开慧的时候,杨开慧告诉她们:“家里还有一段蓝色的布料,给我做一套新衣吧。”
人们都知道,杨开慧向来不怎么穿新衣服,但现在却主动要求穿新衣服,大抵是做好了牺牲的打算。就在临刑前,杨开慧让狱卒把新衣给她取了过来,她就是穿着那件湖蓝色的新布衣上的刑场。
1930年11月14日,上午行刑的时候,杨开慧始终没说一句话,她径直走向一座最高的坟堆。就在这时,在晏国务的一声令下,帅保云掏出手枪对着她的后背就是两枪,杨开慧就此倒在了地上。
之后,罗国林和姚楚忠给杨开慧的尸体松了绑,便和着大队人马离开了。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杨开慧并没有死,她只是受了重伤,没多久就苏醒了过来。苏醒后的杨开慧,忍着巨大的痛苦,在地上艰难爬行,没一会儿身上和脸上就全是血色的泥污。
而在她的身后,更是拖着一条长长的爬行的痕迹,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那手抓出来的泥坑,泥土里还混杂着鲜血。
可想而知,杨开慧在当时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但她还在顽强地求生。
当卫兵向晏国务报告:“上边来了通知,上午打的那个女人没死!”
晏国务当即命令道:“副目姚楚忠,你去补枪!”于是,姚楚忠带了两个士兵,提着驳壳枪直奔识字岭。
下午,当姚楚忠到达刑场后,看到匍匐在荒草中的杨开慧,还尚有气息的杨开慧,姚楚忠冷漠地掏出手枪,又补了一枪,杨开慧壮烈牺牲。
而在另一边,当刑车赶往十字岭的时候,在监狱署里担任会计的向澍霖就急忙赶往学宫街给严嘉报信,他一进门就喊:“六嫂,不好了,霞妹子被押解到十字岭去执行死刑了!”
得知消息后,众人难掩悲痛,他们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几个亲人合计了一下,现在去救人肯定是来不及了,而毛家和杨家都没人在这里,只能她们找人去给杨开慧收尸了。
最后,还是严嘉和郑家娟两人去了趟十字岭,最后是在草丛中找到了已经断气的杨开慧。她们强忍着悲痛,让人把杨开慧带回了家。
在杨开慧的遗体送回来后,还是严嘉和郑家娟为她擦拭梳洗,换上了崭新的衣袜鞋子,完成了装殓事宜。
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将杨开慧葬在了棉花坡山头。杨开慧之死在当时影响很大,何键遭受了社会舆论的强烈抨击,曹典球就大骂道:“何键此人太无人性!”
面对舆论重压,何键不得不释放杨开慧的儿子毛岸英,毛岸英因此出狱。
在不久后,远在江西的毛主席得知消息,他痛苦异常,说了一句:“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为此,毛主席特意给杨家寄去三十块银元,让他们以孩子的名义给杨开慧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毛母杨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刻,民国十九年冬立。”
杨开慧牺牲,对于毛主席来说,是一件极为悲痛的事情。尽管毛主席后来有了别的妻子,但对杨开慧的爱仍然是他心里最为柔软的东西,时间过得越久,这份愧疚反而越深刻。
在解放初期的时候,毛主席曾接见过杨开慧的堂妹,当时他就十分动情地说:“你霞姐是有小孩子在身边英勇牺牲的,很难得。”
再后来,毛主席还见了当时一起被捕的保姆陈玉英,他详细地向陈玉英询问了当时事情的细节,在听完陈玉英的描述后,他说:“开慧是个好人哩,岸英是个好伢子哩!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家就牺牲了六个,有的全家都牺牲了。”
如果说此时毛主席说的话还不够触动人的话,1957年他应和李淑一而写的那首词则是感动无数人的真情流露。
李淑一是烈士柳直荀的遗孀,而柳直荀是毛主席的战友,可惜也在革命年代牺牲了。
出于对亡夫的怀念,李淑一写了一首词,毛主席在看到后也有感而发,当即写下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篇诗作,很是深刻地表达出毛主席悼念亡妻的伤怀之情,让无数人为之叹息感怀。这其实也说明了,在毛主席的心中,杨开慧之死始终是个坎。
从他当初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到如今的“泪飞顿作倾盆雨”,这份歉疚没有因为时间而消散,反而愈发强烈,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后来接见了陈玉英,并向她详细询问杨开慧落难的经过的原因。
但是,毛主席一直以为杨开慧是死在了帅保云的手里,他并不知道姚楚忠补枪的事情。杀害杨开慧的罪魁祸首何键,早就和蒋介石一起逃到了台湾,并于1956年病死,向他追罪已经不可能了。
而参与处决杨开慧的几个刽子手,比如帅保云、晏国务、罗国林,都是死的死,逃的逃,根本无从追责。
毛主席在此后也只是尽力对杨开慧及其一家做一些弥补,在长沙市委的要求以及毛主席的批准下,地方民政局后来给杨开慧重新修整了墓地,并修了一个烈士碑亭,以示对烈士的纪念。
杨开慧的母亲一直活到了1962年,在她生前,毛主席曾让长子毛岸英代他为老人家祝贺过八十大寿,并对杨母的娘家向家的亲人一一致谢。
在杨母去世后,毛主席为其寄了五百元钱善后,并指示将其尸骨与杨开慧合葬,毛主席亲自为其手书“杨老夫人与开慧烈士同穴”的题记。
对于向家,毛主席也有过不少照顾,他曾接见向定前,并给其生活补助;接见严嘉和向明卿,以有功人员对待,后来严嘉病重,毛主席多次派人探望;还有郑家娟,也得到了毛主席的照顾,并被多次邀请参加纪念杨开慧的活动。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应该翻篇了。但在1970年,一件事情的发生让这桩陈年旧案再次引起毛主席的重视。
在当年的华容县建新农场,一个普通的劳改犯突然找到了农场的领导,说自己要交待一件事情。
当时农场的领导还很纳闷,觉得这个人虽然是劳改犯,但在农场表现一直还行,只是太过沉默寡言,和所有人的交集都不多,他能交待什么事。
然而,这个劳改犯接下来说出的话却让领导心里一惊,他说的是:“我就是杀害杨开慧的凶手!”
原来,这个劳改犯就是姚楚忠,这么多年他隐姓埋名,生活在农场里,不愿与人来往,竟是身上还背负着一个更大的罪名。
四十年过去了,当初还是青年人的姚楚忠现在也是衰颓之身了,而他之所以现在主动自首,就是因为背负着巨大的罪名,让他这几十年不得安生。
终于,内心饱受煎熬的姚楚忠不愿意再逃避下去了,他做好了打算:哪怕是死,那也算解脱了。
由于事情重大,农场的领导立即将其上报,也是在此时,毛主席才得知了当年的真相,他的爱妻最后的存活机会就是被姚楚忠断送掉的。
虽然彼时的毛主席早已没有了什么仇恨之感,但法律却还是做出了严厉的裁决,姚楚忠在1974年被判处死刑。
毛主席一生有过三位妻子,但杨开慧对毛主席的意义却是最特殊的,这不仅是因为杨开慧是毛主席的初恋,更是因为他们之间在事业初期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经历对毛主席有着太过深刻的影响。
正是因为如此,在得知杨开慧牺牲后,毛主席才会悲痛到几近晕厥,才会把杨开慧的死当成自己一生的情债。
杨开慧本可以不必一死,她有很多机会可以活着,但杨开慧都没有接受,因为相比于死,背叛是她更恐惧的东西,无论是对爱情的背叛还是对理想的背叛。
在经历了白色恐怖后,杨开慧早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她的信念始终坚定如铁。只是在她的心里,必然还留存着对丈夫和孩子的眷恋,这些也成为她最后的遗憾。
参考资料
新华网:《杨开慧就义:暴尸三日枪决未死下午又补一枪》
光明网:《杨开慧就义的历史细节》
中国新闻网:《杨开慧就义真相:上午中二枪未死 下午补一枪》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1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