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谱也是历史名谱。特别是“三槐王”谱,因苏轼一篇《三槐堂铭》而名闻天下。王氏源头很多,有从别的姓氏分姓而来,比如由田姓分来,但三槐王氏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正宗”支,其始祖是东周时期的姬晋。姬晋是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18岁时因敢于直谏,顶撞了老爸,被废了太子,贬为庶人。姬晋有个独子,叫宗敬,号王子家,就以王为姓了。姬晋大约是公元前567年生,和孔子是同时期的人,距今约2588年,至少有87代了。周灵王的22代祖就是周文王姬昌,即蒋伯龄的祖父。所以,蒋姓和王姓实际是同一家,都是从姬姓而来,有共同的父亲姬昌。姬昌和太姒的嫡次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是周公旦的哥哥、蒋伯龄的伯伯。周武王是王氏的先祖。两姓始祖相差了21代。王谱的历史和孔谱相当,蒋谱的历史比孔谱早五百多年。
《姚江开元王氏宗谱》最后一次修谱是1903年,由王忠标所编。王忠标的祖父王后高,号王维嶽,精通武林医术,曾救过无数人。他和两个朋友合作,到汉口开了一家“三盛药店”,交由他打理。王后高技高诚信,药铺每天都是天不亮就排满了人,生意极其兴隆。十几年下来,积累了财富,就回乡大搞慈善,独立独资筑桥、修路、办义学、建祠堂、捐祭田,王姓乃成姚北望族。
王维嶽想修谱,但没有时间,留下遗愿让后代去做。王维嶽去世后,他的儿子王昆浩,号王星斋,为了能有经济能力继续父亲的慈善事业,去苏州和人合开了一家“恒生和炭号”,也获利颇丰,晚年回乡创办义庄,买了四百亩义田,周济穷人。周边几十户贫困户都靠他赡养。王昆浩的长子王忠桥接力义举,除了打理祖父辈留下的慈善事业外,开始修谱,但不幸中道去世。弟王忠标(字王之荩)继承哥哥的遗志,接手工作。历经三代人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修谱。王忠标的儿媳蒋佩昭是蒋梦麟的姐姐。
开元王谱是以元末的王明三为始祖。推算大约是1237年。距今约784年,至少23代。王明三是三槐王谱中王道的曾孙。王道(字彦洪)的祖父叫王奇,王奇的生父是宋代著名诗人、画家王鞏(王定国),但过继给了伯父王厚为嗣。王鞏、王厚的祖父是宋真宗的宰相王旦,王旦以宽宏大度、以德报怨、任人唯贤出名,被誉为一代贤相。朱子有一篇名文《魏公言行录》,魏公就是王旦。苏轼敬仰王旦,和王鞏又是好朋友,就写下了《三槐堂铭》。后来,王鞏受苏轼的“乌台诗案”连累,被贬到广西,差点因瘟疫丧命。苏轼很抱歉,王鞏却很乐观,没有任何怨言。他们的友谊至死不渝,互相写诗鼓励,留下了很多诗篇。
王道建炎中(1127-1130年中)随帝南渡,也就是南宋的开始,落户余杭县仙居宅。他有四个儿子,资之、补之、辅之、翊之,次子补之的后代,就是王阳明这支。王阳明是王道的第12世孙。王明三是王道四子翊之的后代。王明三的七世孙和王阳明年龄相仿。王阳明写了一首诗为后世取名定了世次,王明三的七世孙也用同样的诗让后代排代取名,至今已传到了“诗”字辈,即王阳明诗的第16个字。开元王谱包括了王阳明的全部先祖世系,是秘图山谱的主要参考依据。
开元王谱编制严谨,史料详实,历史上的支派分流都作了明确交代。可以看出,编者具有深厚的文史基础,对二十四史非常熟悉,凡入正史的人物,都做过考证。开元谱接自大名莘县三槐世系(始祖王祜),三槐谱接自江左派乌衣大房世系(始祖王导),乌衣派接自临沂世系(始祖王吉),临沂派接自琅琊王世系(始祖王元),琅琊世系接自琅琊和太原世系(始祖王翦),王翦世系接自先世世系。
这几个世系里名人林立,列入正史的人物众多,许多著名典故出自于他们。比如成语“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的王阳,就是临沂始祖王吉,“卧冰求鲤”的主人公王祥、“王览争鸠”的王览都在该谱,还有武则天的宰相王方庆(王綝),书法家王羲之,南齐奠基者、《百家谱》参撰者王俭,帮秦始皇打下六国中的五国,统一天下的功臣大将王翦、王贲父子等等,数不尽数。跟着世系读下来,就像读了一遍中国历史的索引。
开元王氏取名“存本堂”,寓意探本穷源,继承三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mingliang.com/10908.html